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本站
 
中国双语教育网 本站首页 汉英双语动态 汉英双语研究 双语问答 双语师资 双语教育视频 汉英双语教材 加盟双语 全国汉英双语学校展示
关注 关注:“国际家庭交流”及“国际互惠生”交流计划启动,点击浏览详情…… 您好!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双语研究谢婧怡:“混合语”是双语教学未来的方向  
   
相关链接  
   
  1. 解读《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国际化五年行动计划(2012-2016)》
  2. 深入一线实际•汇聚专业团队•研发双语教材——成都市2013年双语教学暨教材培训研讨会侧记
  3. 张志远教授:“中小学‘汉语·英语·汉英双语’教学整合研究”开题论证报告
  4.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汉语·英语·汉英双语’教学整合研究”开题研讨会在河北唐山召开
  5. 华东师范大学王斌华教授:双语教学的十项操作策略
  6. 广西医科大外语部/陆昌兴、韦建辉:普通医学高等院校双语教学师资培养途径的探讨
  7. 第四届全国双语教育研讨会侧记(中国·长春) 图文报道 / 视频报道视频
  8. 视频介绍:奇葩独放——成春师范学院双语师资培养模式掠影视频
  9. 辽宁省区域推广双语教育专辑
  10. 魏日宁/博士:小学低年级数学双语教学的内容选择
  11. 姜宏德教授:中等职业学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12. 凤凰网2010年7月6日视频访谈:英/汉双语教育在美国中小学的发展 视频
  13. 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在阳朔设立中小心教研中心,近日挂牌 视频
  14. 建立短期“国际家庭”:家庭实施双语教育的一种好形式(本站述评)新信息
  15. “2010中国成都教育国际化论坛”10月30日在成都召开(成都日报)
  16. “基础教育国际化中外校长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17. 本视频报道:'2010 全国小学英语双语教学研讨会在成都召开站 视频
  18.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成都教育国际化意见》的通知
  19. 成都市傅勇林副市长在“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20. 走出去、请进来: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努力提升双语教育水平
  21. 2010年国内外幼教、普教、高教双语教育动态掠影之一
  22. 国内双语动态掠影二:职业双语“现在进行时”(相关视频)
  23. Animal Growth》(教学设计与执教个案/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冯波老师) 
   
   

关于“教育国际化”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方茂田指出:“中国的教育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教育离不开中国的贡献。教育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这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牢牢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

如何定义“教育国际化”?

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要用国际意识和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办学理念和目标的国际化;

二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国际化;

三是学校管理和运营的国际化;

四是学校评估和认证的国际化。

 

      (来源:搜狐教育)

   
   
   

输入关键词,搜索本站更多内容

“混合语”是双语教学未来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24日第466期 作者:谢婧怡·

  作者: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谢婧怡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本站编辑发布  
     

编者按 什么是“混合语”?所谓“混合语(mixed language)”是指多种语言融合产生的语言。亦即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混合体。多为开放的与外国交往较多的地区使用。一般是外语和母语混用而造成(如汉语夹英语)。在中国境内也有汉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混合语”。目前已知的混合语都是两种语言的混合。虽然语言间的相互借用和影响非常普遍,但是真正的混合语并不多。混合语的产生有可能标志着新的民族或文化群体的产生。混合语和克里奥尔语的区别是:混合语来自确定的两种语言,克里奥尔语往往来自一种确定的语言和若干其他不确定的来源;克里奥尔语倾向于简化源语言,混合语则更多地保留源语言的特点。

不论本文观点是否可以完全确立,但一些地区中小学双语学校脱离实际地在开始实施双语教学不久就过分追求用百分百“目的语”(如汉英双语教学中的英语)教学,从而导致“消化不良”和“作秀教学”,使一些双语教师困惑而无所适从,再这样的背景下,本文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一个新的视角。


核心提示】混合语的使用既可以满足双语教学开发智力的需要,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 习效率。学生可以在语码转换中完成学习资源的扩大、增加过程。

2008年,Carol Benson在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语言学习定律:第一,学习语言必须越早越好;第二,学习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当作媒介语。伴随着这一定律的传播,双语幼儿园、“全科外语”授课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实际上,围绕“双语(多语)的语言环境能在多大程度上有利于孩子外语水平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这一议题的论争从未间断。

▲ “双语启智说”又有新发现

支持“双语教学优于单语教学”的学者,除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外语习得外,更重要的是认为双语教学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启蒙,即“双语启智说”。该假说获得的数据支持,源于2003年 BlotZarate 和 Paulus 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学生被分为两组完成一系列“头脑风暴”的认知任务。实验结果表明,接受双语指令实验组的成绩高于对照组。实验者对此的解释是,双语指令能够同时激活两种语言所携带的所有知识,因此双语指令更有助于孩子的潜力激发。实验虽然获得成功,但其结论却仅限于已经掌握双语的孩子。对尚未掌握双语的孩子,双语掌握的过程能否更大程度地激发潜能,还存在着不确定因素。

近年来,针对双语背景儿童的纵向比较实验弥补了这一缺憾。这些实验进一步证明,接受双语教学的孩子比接受单语教学的孩子获得了更好的智力启蒙。例如,Bialystok 在2010年的实验证明,双语学习者对元认知技能的掌握要比单一语言学习者好,其中包括完成复杂任务必要的选择性技能、注意技能等。

在更细致的实验中,双语学习者的优势似乎更明显。Barac 与 Raluca 在2012年的实验中,按语言背景将104个6岁的孩子分为四组,实验结果证明,虽然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小组之间的成绩结构差异,但从元控制、元认知的实验成绩看,所有双语组的表现要全面好过单语组。实验结果似乎完全证明了双语教学对孩子智力启蒙及认识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

▲ 滥用“目的语”教学恶果频现

正当实验室中的数据有力地支持双语教学的同时,研究者也对实验结论是否具有推广价值提出了反对意见。反对者的意见集中于实验环境的特殊性:虽然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实验中能获得更高成绩,但那仅是因为实验中的双语指令为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提供了便利,即实验中的情境只是为掌握双语的孩子创造了更有利的环境而已。

在现实生活中,双语或者单语环境,其实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Marian 和 Fausey 结合其研究指出,在生物、历史、化学这些学科中,只要考试语言与教授语言一致,单语和双语学生的成绩并没有显著区别。Alan C. K. Cheung 的纵向研究也揭示了双语教学的优势并不具有延续性。他在对有效阅读项目评价的纵向研究中,系统研究了所有的西班牙语学习者在小学阶段的英语阅读输出。全部14项研究证明,虽然一些数据能够显示双语教学的效果好于单语教学,但在最大的、耗时最长的研究中却发现,从长期看,单语教学的学生在表现上与双语教学的学生并没什么差别。

与此同时,针对多年实施双语教学政策的西班牙、菲律宾等国家的调查报告,也对其双语教学的推广效果提出了质疑。

2000年,即菲律宾双语政策实施近30年后,Sibayan在对菲律宾中小学生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双语教学产生了大量英文和菲语都会,但是实际上对两种语言的控制及交际技能都不够成熟,以至于影响学习成绩的学生。调查结果发布后,菲律宾政府对双语政策进行了调整,允许教师使用当地语言进行辅助教学。然而10年之后,Andy Kirkpatrick 在 2010年对菲律宾的双语教育情况进行调查时却发现,在东盟国家,英语教育的趋势却是越来越早,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校使用英语教授数学、科学等科目。这样的情况对孩子,特别对那些没有双语家庭背景的孩子实际上造成了学习和认知的困扰。在学习中,这些孩子面对双重困境:一方面,孩子要和听不懂的语言“搏斗”,另一方面,还要试着理解语言所介绍的知识中的逻辑和意义。这样的困境导致学生不仅无法学习外语,也无法正常学习其他科目。

从这些实施双语教学政策国家的语言政策调整,我们能看到其双语政策的失败:2009年,菲律宾政府宣布在小学阶段的一、二年级,强制使用本地语进行教学。无独有偶,在2009年,Lee Kuan Yew 承认新加坡的双语教学政策失败,并宣布放弃该政策。因为这样的政策导致了新加坡社会汉语水平低下。同样,在2011~2012学年,马来西亚政府抛弃了其在小学教育中的双语教学计划,重新引入马来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这固然有其他社会因素的考虑,但双语教学成果黯淡是其重要原因。

▲ “混合语”环境下的双语教学

在双语教学存废的论争中,一度被抛弃的“混合语”环境教学理论开始抬头。支持该理论的学者认为,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双语甚至多语其实已经成为学习者必须拥有的素质之一,双语教学的开展是历史的必然,而其之所以遭到否定,并不在于教学内容的错误,而在于对语言定律的滥用和对语言环境的盲目追求。争论的焦点并不在于是否要教双语,而在于其范围、程度及二语或多语的介入时间与方式。于是,Andy Kirkpatrick 等学者提出了折中的双语教学方案:以往单纯用母语进行教学,或是单纯用目的语来人为营造语言环境,都有失偏颇,双语教学及其语言环境应当使用混合语。

首先,用目的语教目的语,是为了让孩子的发音、语法更为纯正。但是,外语教学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在多语的全球化社会中能够顺利与他人交流,而不是无限接近说母语的人。因此,学生在混合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实际上能够为其将来的多语工作、生活环境提供更多便利。

其次,实验证明,用混合语作为媒介语能够提高孩子的上课效率。2010年 Lillian K. Duran 的实验证明,本族语的使用可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行为分数。因此,使用混合语进行教学,比单一使用目的语来进行教学更加有效,而完全没有必要把孩子困在一个无法交流也无法表达的语言怪圈中。

最后,混合语的使用既可以满足双语教学开发智力的需要,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在语码转换中完成学习资源的扩大、增加过程,而老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促使双语学习者在不同语境下进行语码转换,这样的练习福建师范大学-校徽对他们的语言使用也大有帮助。

这种混合语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语言,更是如何利用双语资源去解决现实问题。老师需要支持并且鼓励双语学习,尝试使用不同的语码去学习他们的科目。Andy Kirkpatrick 认为,混合语教学环境中的老师应该拥有对双语学习的学生实行双语策略的能力,以及帮助他们解决复杂的语言学习及认知学习的能力。□

                   

(本站2013年7月8日编辑发布) 

上一篇: 上海师大钱源伟教授:双语教学有效性初探
下一篇: (暂 无)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