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输入关键词,搜索本站更多内容 |
||
作者:原青岛市教科所所长/姜宏德教授 来源:大会论文集 本站编辑发布 | ||
(此为姜宏德教授在第四届全国双语研讨会上所做主题学术报告)
【摘 要】双语教育与双语教育学并非一个概念。双语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实践,或说社会职能;而只有反映双语教育本质和客观规律性的双语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双语教育学既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又是教育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其学科定位是由其研究内容、任务和性质所决定的。双语教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双语教学,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双语教育原理、过程和方法,揭示双语教育规律,指导双语教育实践,为培养合格双语人才服务。双语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它是从语言学和教育学分化出来,而在具体内容上又把两者综合起来的交叉学科;双语教育学还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应用学科,应当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 双语教育;学科定位;研究内容;任务;性质
【作者简介】 姜宏德,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研究与实验”负责人。
一、问题提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育学”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已经步入了一个国内共同语与国际共同语并存的双语言时代。
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指出:“中国的双语言,原来是指推广普通话:从只会说方言,到又会说普通话。普通话是学校和社会语言,方言是家庭和乡土语言,这是‘国内双语言'.现在又有了第二种含义:从只会说普通话,到又会说英语,这是‘国际双语言'.”①他认为,“双语言是一种现代化的指标。从双语言的水平,可以在一定条件下测知国家现代化的程度。……国际双语言是国家现代化无法避免的需要”.②处于双语言时代的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双语型人才,而双语型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双语教育。因此,双语教育既是双语言时代的产物,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双语教育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汉双语教学,它属于“国内双语言”教育的范畴;另一种则是我国开放地区的汉外双语教学,它以汉英双语教学为主,属于“国际双语言”教育的范畴。双语教育实践催生双语教育理论。在当前双语教育科学化、规范化的过程中,尤其需要理论的指导,因此双语教育学科的建立势所必行。[1]
建立双语教育学科,首先需要厘清:双语教育与双语教育学并非一个概念。笔者认为,双语教育之与双语教育学如同教育与教育学的关系一样,恰如著名教育家瞿葆奎先生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有客观地揭露了教育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只有经过了成功和失败的反复和比较,认识了具有教育客观真理性的教育学;形成了一定理论体系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教育是一种社会职能。只有正确地概括了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规律性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教育有着它自己的客观规律性。只有科学地反映了这种客观规律性的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教育学是不是一门反映了客观规律性的科学,归根要在教育实践的‘审判台’前去‘判决’。教育学之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性,在于满足教育实践的需要,在于为教育实践服务。”③
据此,我们可否做出这样一个推论:双语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只有客观地揭露了双语教育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的双语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双语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只有经过成功和失败的反复和比较,认识了具有客观真理性并形成了一定理论体系的双语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双语教育是一种社会职能。只有正确地概括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双语人才的规律性的双语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双语教育有着它自己的客观规律性。只有科学地反映了这种规律性的双语教育学,才是一门科学。双语教育学是不是一门反映了客观规律性的科学,归根要在双语教育实践中得以检验。双语教育学之反映双语教育的客观规律性,在于满足双语教育实践的需要,在于为双语教育实践服务。
如果说这一推论可行的话,那么建立一门反映双语教育客观规律性的双语教育学既是双语教育实践的需要,又是双语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学科讨论:应用语言学与教育语言学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④ 双语教育在其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学科定位问题的研究与讨论。由于研究出发点和看问题视角的差异,学术界对双语教育学科定位问题的认识,可谓见仁见智。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一)应用语言学范畴论。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指本族语和外族语的教育和学习,其中包括双语教学和多语教学的内容。[2]因此,双语教育学应是应用语言学的学科范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语言学研究受多学科交叉趋势的影响,开始进入了一个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交叉发展阶段,形成了交叉语言学的新学科。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就是其中的一门交叉性分支学科,其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应用语言学“将语言学同其他学科相结合进行实用研究,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语言进行研究。广义应用语言学在社会科学领域与教育学、心理学、逻辑学、文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狭义应用语言学则“是以语言教学和应用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语言教学理论、方法和语言应用的学科,特别是外语教学和第二语言教学”⑤。
据统计,目前我国有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2000多所中小学开展了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双语教学实验。其中,以上海市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实验研究最为兴旺、持久。用主持该项实验工作的朱浦老师的话说,上海市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实验“最直接、最重要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3]。许多从事双语教育研究的专家学者也赞同这一观点,认为“目前我国普遍推行的双语教学或双语教育,在本质上属于外语教学的范畴。”⑥基于上述认识,双语教育学理应归属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畴。
(二)教育语言学范畴论。
近年来,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开始从教育学的视角审视双语教育,提出了双语教育学应是教育语言学学科范围的观点。
“教育语言学”(Educational Linguistics)一词是由美国语言学家 Bernard Spolsky于1972年提出来的,它描述的是“语言学这一学术领域与教育这一实用性学术专业之间的交叉”。Spolsky仿照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命名方式,认为教育语言学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关注的焦点包括国家的语言教育政策,语言行为与社会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母语、二语、双语教育,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等等。教育语言学的起点是语言教育实践,而不是语言学本身,因而应该在教育学科下面设教育语言学专业。
(未完,接下页)
(本站2011年7月5日编辑发布) | |||
上一篇: | 中央教科所/张志远教授:中国汉英双语教学 在探索中前行 | ||
下一篇: | 个案研究:中国学生在合作学习框架“分步学习-总结指导教学法”中英语写作的表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