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验” 课 题 介 绍 |
文字提供:姜宏德教授 本站编辑发布:2006-10-20 |
【说 明】本课题已于2006年顺利完成全部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同意结题。
一、该课题研究项目概况
课题名称: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验 课题类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课题批准号:DHB010661 课题负责人:姜宏德 研究员
![]() |
该课题2006年已完成全部研究,顺利结题。此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颁发的结题证书。 |
课题组主要成员:
徐国臣: 青岛市教科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钱国旗: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
课题组顾问:
陈 琳:《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易代钊: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王 坦: 山东省教科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二、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最初提出是在1994年。当时,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举国上下出现了一个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全国教育系统紧紧围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一中心,自上而下层层召开教育工作会议,纷纷提出发展现代化教育的构想。青岛市委、市政府在1994年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了发展现代化教育,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并在全市掀起了一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热潮。
教育改革与发展呼唤教育科研。针对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急需大批双语人才和传统外语教学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的现实,时任青岛市教科所所长的姜宏德提出了一个以英语教学改革作为突破口的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课题,经青岛市教委批准后,于1995年秋季在本市的四方实验小学和嘉峪关学校正式进行课题实验。1996年,该课题被批准立项为山东省教育科学九五重点课题。在课题组和实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步步深入,研究成效日渐明显。省内外许多学校和研究机构前来参观考察,本市和省内外许多学校纷纷要求加入该项实验。 为了确保实验研究质量, 避免一哄而上,青岛市教委决定适当扩大实验范围,在本市各区(市)只允许一处实验学校加入该课题实验。在这种情况下,课题实验学校又逐年增加到10个区(市)的11处实验小学。
2001年,首轮课题实验班完成了为期六年的实验任务,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于2001年4月30日组织了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研制专家组组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先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金宝成先生、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张铁道研究员、中国教育报总编室副主任马思援副编审、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研究员、济南大学副校长张承芬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大外部副主任张彩霞教授、山东省教科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王坦研究员和山东省教研室外语教研员高洪德先生等九位专家对本课题进行现场鉴定。
专家组在实地考察(到实验学校听课、召开师生座谈会、查阅有关资料等)、听取课题组汇报和学术答辩后,对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专家组认为:本课题研究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素质教育要求,在全国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该课题研究探索出一种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推行双语教学、高质量高水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模式,为深化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外语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为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提供了具有很高价值的科学研究依据,建议“十五”期间继续深化研究。
根据专家建议,在认真总结六年来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拓宽了研究领域(从小学阶段的双语教学研究拓宽为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双语教育研究与实验),壮大了研究队伍(青岛大学、苏州、济南、烟台、泰安等市的研究人员先后参入本课题研究),扩大了实验范围(青岛市新增了5所实验中学,北京、天津、广东、苏州、无锡、秦皇岛、济南、烟台、东营等省市学校纷纷要求加入本课题实验),重新研究设计了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方案,从市到省到全国,层层申报,先后被评审立项为青岛市和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重点项目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从单语教育(Monolingual Education)到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是当今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潮流。北美、亚洲、欧洲和大洋州的许多国家都在实施双语教育,新加坡等国还把双语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中获益匪浅。在我国,双语教育由来已久。早在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兴办的一些学堂就实施过以英语和德语作为媒介语的双语教育。建国以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较普遍地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和少数民族语的双语教育。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时代对双语人才的需求,一些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继在基础教育阶段试验、实施以汉英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双语教育。许多学校通过实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但也有一些学校因缺少理论支持和得力措施而使实验中途夭折,人们对双语教育的认识和态度也不尽一致,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验仍处在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的汉英双语教育体系尚未建立起来,有关双语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亟待通过研究和实验予以解决。这正是我们立项本课题研究的初衷。
——本课题所研究的双语教育既不同于美国等移民国家的双语教育,也不同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它是一种在汉语作为法定教学语言的前提下,尝试运用英语作为部分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媒介语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是以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一门外语基本过关为目标、以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双语人才打基础的新型教育模式。深入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对于探索并揭示双语教育规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汉英双语教育体系;对于克服传统外语教学“学用脱节、高耗低效”等弊端,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培养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双语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 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理论为依据,深入研究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为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双语人才打好基础。
具体研究目标如下:
通过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弄清双语教育的基本内涵、原理、功能、实施条件与策略,为构建双语教育学科体系奠定基础。
通过双语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育模式。
通过双语课程开发的研究构建科学可行的双语教育课程体系。
通过双语教师素质和双语师资培养培训问题的研究,探索培养培训双语教师的有效途径。
通过中小学双语教育一条龙的实验研究,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一门外语基本过关的有效途径。
通过双语教育评价与政策问题的研究,探索区域推进双语教育的有效途径。
◆ 研究内容
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 双语教育的基本内涵、由来与发展、原理与功能、实施条件与策略的研究。 双语教育的理论基础研究(语言学基础、心理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等)。 |
汉英双语学习迁移规律的研究。 双语教育中的双文化教育研究。 双语教育与外语教育、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 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 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双语教育的研究。 美国双语教育的研究。 加拿大双语教育的研究。 欧洲部分国家双语教育的研究。 澳大利亚双语教育的研究。 非洲国家双语教育的研究。 基础教育阶段双语课程开发的研究 幼儿园双语课程开发的研究。 中小学双语学科课程开发的研究。 中小学双语活动课程开发的研究。 |
中小学双语隐形课程开发的研究。 中小学双语教材编写的研究。 双语师资培养培训问题的研究 双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 双语教师培训途径与机制的研究。 高师调整专业设置为中小学培养双语师资的研究。 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与教学问题的研究 中小学双语教育一条龙的实验研究。 双语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双语教育评价问题的研究。 区域推进双语教育的研究 双语教育政策问题的研究。 中、小、幼双语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 ■ |
【相关链接】
【更新: 2019-02-17】
相关网站友情链接 | 搜索本站更多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