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本站
 
关 注:

湖南省多位外籍教师获省外国专家局优秀征文奖及“九嶷友谊奖”(双语阅读),点击浏览……

| 您好!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双语研究>>实践探索>>苏州/范佳音:我和双语班学生共同成长(P.2.
 
 
   


   

我和双语班学生共同成长

作者:苏州东中市实验小学/范佳音   来源:全国双语学习研究中心

 
         

点击这里:看第1页

二、我在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活动。

1.合理使用多种教材

鲁迅先生说:“读书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蜜蜂单在一朵花上采蜜是酿不出蜂蜜的,只有通过采撷各种不同的花朵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因此我们分析了各教材的特点,采取了各教材之所长,在双语班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始终遵循多种教材同时使用原则,从而达到教材之间的语言知识等方面的互补。九年来,我们双语班学生在各年级段使用了多种与之年龄特点相符的教材。

一、二年级时使用了《灵通少儿英语》和《新世纪小学英语》。这两套教材的每一个单元均有核心词和基本句型结构以及简单的对话,学生易于模仿。《灵通少儿英语》中TPR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起始阶段只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各种动作而不必开口说,这样孩子学得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由于语言重复率高,孩子又能理解,所以不知不觉中就转变为输出(即说、写)的能力。同时,此教材还特意设计了语音与单词拼写的系统训练,使初次接触英语拼写的孩子能了解英语拼写与发音之间的关系,为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二年级起,在使用《灵通少儿英语》的同时,我们又开始使用《看听学》这套教材。众所周知,此套教材语言地道、浅近、实用、有趣、图文并茂,新的语言材料在实践中反复操练,结合实际,灵活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第一册教材以“情景教学法”为编写原则,体裁以对话为主,内容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易懂易记,学了就能活用,语言坡度较小。

在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以注重口语为特点的教材就不能满足学生在读和写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的要求。我们在继续教学《看听学》第一册的同时,又与《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进行了衔接。《牛津小学英语》这套教材的主要优点在于它是按“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体系编写。话题、功能、结构、任务四个方面紧密联系、融为一体,结构清晰、系统性强,有利于学生在掌握语言基本结构的同时获得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使用多种教材决不是让学生在学完一套教材后再通过加课时的方法学习另一套教材。毕竟学校中课程课时的设置是有科学性的,是要体现出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教育目标的。将不同教材有机整合,教师应有灵活性,却不能带有随意性。教师要了解选用的教材内容是什么,有多少单元,难易程度如何,书本提供教学的活动宗旨何在,将解决什么问题等,把这一切都搞清以后,再整合教材,方能做到有效“移花接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手中不再是只有一本教本,心中装着的不会仅是当天的一节课,设定的目标必须是阶段性的、延续性的和长远性的。

2.有效训练语音语调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外籍教师在中国的一所中学教书,校长对他的工作致谢,说了“Thank you”,但用了升调。外籍教师生气了,以为校长是在嘲讽他。说“Thank you”的正确语调是降调。与此可见,有关语音语调的教学时效学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的,从最基础的模仿训练开始,掌握在不同的情景场合使用不同的语调,使其为正确表达自己的语意和情感服务,同时也使学生进入英美人的人文境界。因此良好的语音室学好语调的基础,语调中包含着不同的语音。我们在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切入点。 (未完,接下页)

(本站09年8月录入) 

------------------------------------------------------------------------------------------------------

上一页〗  2(共3页)  〖下一页

------------------------------------------------------------------------------------------------------

上一篇:

快乐双语,魅力校园 — 记成都市北站小双语课题实验

下一篇:

辽宁/周朝华:探索中的辽宁双语教学实验

------------------------------------------------------------------------------------------------------
 
 
 
 
Copyright ©2004. 中国双语教育网   中文网址:双语教育网   备案序号:桂ICP备05001580号  
 
咨询电话:010-51262642  0773-8825555  本站 E-mail:chinabilingual@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