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 页双语研究姜宏德:双语教育研究成果的形成与…

精准搜索:

| 您好!今天是:  

双语教育研究成果的形成与转化

·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双语教育研究重点课题负责人:姜宏德 ·
2007123日在湖南省首届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座谈会上的报告)
来源:作者赐稿    作者:姜宏德   本站编辑转载:2008-01-08

【说 明】 姜宏德教授,原青岛市教科所所长,曾担任好几个外语教学、双语教育国家级研究课题,如:“九五”期间的国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心课题:“大面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研究与实验”,该课题研究成果显著,已通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结题鉴定通过。其相关专著已出版,专家给予很高评价。200712月,湖南省召开首届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座谈会,姜宏德教授应邀出席,并作此报告。报告反映了截至当时的研究心得和成果。

一、双语教育研究的背景与价值

1.我国基础教育适应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要求我们通过双语教育研究,探索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国际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略)。

2.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要求我们通过双语教育研究,探索大幅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路子不对。仅靠每周有限的几节外语课,不仅输入量严重不足,而且缺少应用于实践,学生学到的只能是可以应试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而双语教育的实施则为学生习得与学得外语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时空,随着外语输入量与应用量的不断增大,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也必然随之提高。

本人在“九五”期间曾承担过国家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中心的一项课题:“大面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了一个十八字“早起步、大容量、多通道、重习得、创情景、促迁移”的英语教学策略,通过了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组织的专家鉴定。

2.1 早起步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年龄愈小,其语言习得能力愈强。莱那本哥认为,语言获得的关键期大约从两岁左右到青春期(11~12)。潘非尔德和罗伯兹的年龄临界期假说认为:10岁以前大脑富于弹性,对语言的理解和产生由大脑的两大半球共同参与,因而是高效的。当青春期到来后,随着大脑分工的变化(左脑侧重于学习,右脑侧重于习得),语言功能主要由左脑负责,此时学语言相对更难一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顾问吉姆•爱温(Dr. Jim Irvine)博士认为:1.5~6岁是儿童开始学习外语的关键期。新加坡双语教育始自幼儿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据此,我国的英语教学也应早起步,应抓紧在儿童语言敏感期内速决速战、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基本过关的目标。

⒉2 大容量

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质变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桑蚕只有吃足桑叶,才能吐丝作茧。英语教学也是一样,只有量足才能过关。遵循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加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听说量和阅读量,并组织和激励他们参加大量的英语实践活动。

2.3 多通道

语言学告诉我们,传输语言信息的通道越多,接受信息的效率就越高、效果就越好。为了克服传统英语教学通道单一的弊端,我们采取了“多通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多角度接触语言信息:在课程设置上,变“单课型”为“多课型”,除传统课型外,还开设视听课、阅读课等,并尝试用英语教授其他学科;在活动安排上,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交际机会。这实际上就是实施“双语教学”。

2.4 重习得

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第二语言获得的顺序与第一语言习得的顺序有惊人的相似,许多语言学家倡导第二语言的学习要运用“习得法”。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第二语言有两条途径:一是注意语言形式的有意识的“学得”,其“学得”系统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监控、修改语言输入的作用;另一条途径是注意意义的潜意识“习得”,即语言规则按一定的自然顺序被习得而形成习得系统,这个系统是流利语言的保证。英国教育家亚历山大(L. G. Alexander)说:“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90%”他认为外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不听莫说,不说莫读,不读莫写”。“听”是四会的基础,只有在听懂的基础上说,再由说到读,由读到写,养成习惯,才能逐步习得英语,提高语用技能。我们正是遵循这一规律,确定了“先听读、后说写,先输入、后产出”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按“语言习得”顺序和规律进行英语教学,以提高学生在正常语速下扑捉语言信息和表情达意的能力。

2.5 创情景

学生英语的习得,离不开情境的创设。要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与效益,还必须善于运用多种形式、多种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我们要求教师至少要为学生创设以下四种情境:一是直观情境。教师要善于运用实物、图片、简笔画、体态动作等直观手段,给学生以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变抽象的知识灌输为形象的信息传递;二是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设问质疑,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中,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的知识探究;三是活动情境。教师要通过多种活动形式,给学生以语言实践的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多种感官协同运作的情况下,变静态的知识传授为动态的技能训练;四是交际情境。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变单向传输为双向或多向交际,变死板乏味的学术式演讲为丰富有趣的生活化交际,使学生在宽松活跃的交际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好英语。

2.6 促迁移

现代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积极的促进作用(即正迁移),也包括消极的干扰作用(即负迁移);既可以是前面的学习影响后来的学习(即顺向迁移),也可以是后来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即逆向迁移)。而且,迁移不只局限于认知领域,在情感和动作技能领域也存在迁移的问题。汉语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体系中最基础的认知系统,抛开汉语或排斥汉语进行英语教学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所谓“促迁移”就是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促进汉语对英语的正迁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正迁移:一是认知迁移。汉语与英语在语音、构词和语法等方面都有可比性,都可以产生某种迁移。在语音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学生熟知汉语拼音的基础上,把汉语拼音与英语字母进行比较,把汉语拼音的声母与英语的辅音因素进行比较,把汉语拼音的韵母与英语的元音因素进行比较,异中求同,找出他们读音的相同之处,以促进汉语拼音对英语语音学习的“正迁移”效应。在单词记忆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汉字记忆的规律,采用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近义记忆法和反义记忆法等促进其对英语单词记忆的迁移。二是技能迁移。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汉语学习的过程一样,都是一个听说读写的过程,都是一个通过眼耳口脑手协同运作的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官能训练,才能促使语言知识向语言技能的迁移。三是情感迁移。英语教学与汉语教学一样,不仅是一个语言交际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交融的过程。只有重视感情教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才能不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和谐的情感交融之中实现学习迁移。

其实,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双语教育研究也都起源于对外语教学的不满。

3. 我国基础教育落实“三个面向”、高质量高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模式选择——要求我们通过双语教育研究,探索培养汉英双语兼通、中西文化兼容的创新性人才的有效途径。

早在20世纪60年代,“兰伯特(Lambert)在比较了在同样社会文化背景中讲单语(法语)和双语(英语—法语)的学生以后表明,讲双语的学生在需要智力上的创造性和灵活性的一些任务中占有优势。几乎同时,鲍凯(Balkan)(1970年)比较日内瓦的完全双语(法语—英语)和单语学校的学生后得出了同样的结论。”笔者主持山东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双语教学整体改革实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经过为期六年的双语教学试验,实验班学生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不仅英语测试成绩高,而且其他各科的学习成绩也均好于对照班;不仅学业成绩好,而且创造思维能力也明显优于对照班学生。这项课题于2001年通过了陈琳教授主持的专家鉴定。  

这说明,双语教育不仅是两种语言的教育,还是两种文化的教育。它可以使学生在更宽广的课程领域里接受两种文化的熏陶,掌握两把传承文明和启迪智慧的金钥匙:既能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吸纳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和优势互补,将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世界意识,使他们摆脱传统狭隘观念的束缚,以开放的心态和跨文化素养迎接全球化社会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因此,双语教育又是一种以两种文化为载体、以培养具有跨文化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一位德高望重的外语教育家在评价双语教育时发表了这样一个观点,“中国未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将出自于双语人才之中”,我想其依据恐怕也在于此。

二、双语教育研究所形成的主要成果

(一) 实验研究的主要结论

双语教育(主要指汉英双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适应对外开放和全球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为目标,为培养面向世界的双语人才打基础的教育体系,是一种高质量、高水平的素质教育模式。课题组通过连续9年的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双语教学实验(1995-2004),得出如下结论:

双语教育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而不会影响学生母语的发展。从2004年的青岛市中考成绩来看,双语实验班学生的英语成绩(笔试、口试加听力测试)比对照班学生平均高出24.7分,语文成绩也平均高出5.4分,P值均小于0.01,呈极显著差异。

双语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各学科学习的全面发展。还是2004年的青岛市中考成绩对比,双语实验班学生的各科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班学生,其中政治高出6.6分,数学高出17.6分,物理高出9.2分,化学高出11.9分,且P值均小于0.01

双语教育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课题组进行的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测试结果来看,双语实验班学生思维能力测试的平均数比对照班学生平均高出14.34分,思维能力的四个分项测试的平均数也均高于对照班学生;双语实验班学生创造能力测试的平均数比对照班学生平均高出近10分,且P值均小于0.01

双语教育只要条件具备,是可以面向全体学生的。无论是中考成绩对比,还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结果均显示:实验班的标准差明显低于对照班,这说明实验班学生间的差距不大,双语教育是可以面向全体学生,是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未完,点击这里:到下页) 

【前一页】12后一页


【相关链接】

  1.  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研究与实验”成果喜获鉴定通过(课题组长:姜宏德)
  2.  姜宏德教授力作《双语教育新论》、《双语教育研究报告》正式出版
  3.  周朝华:探索中的辽宁双语教学实验
  4. 【视 频】湖南首届双语教育实验学校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5.  全国双语教学交流研讨会”在沪召开2007年)
  6.  苏州外国语学校双语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
  7.  王斌华教授:双语教育、双语教学的中外比较
  8. 【双语研究】新加坡国父李光耀谈双语教育——智者给予我们的启示
  9.  美国著名语言教育家克拉申(S.D.Krashen)的语言“习得”理论介绍
  10.  王斌华教授:双语教学的十项操作策略
  11.  宝安:双语教育开启教育国际化新探索
  12. 【站外链接】三亚各中小学2018年起每所学校至少聘请一名外籍教师
  13.  成都教育国际化启动“加速程序”:未来三年建设10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更新: 2019-02-26


  相关网站友情链接 搜索本站更多信息    
   

 
本站LOGL
Copyright © 2004.- 2022  中国双语教育网   中文网址:双语教育网   备案序号:桂ICP备11001098号-1  
 
电话:0773-8825555     传真:0773-8827111      本站 E-mail:chinabilingua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