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输入关键词,搜索本站更多内容 |
||
撰稿:内蒙古呼市铁一中肖宏伟 来源:呼铁一中双语研究课题组供稿 本站编辑转载 | ||
双语物理的英文表达是“Bilingual Physics”。指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作为课堂用语进行物理学科教学的方式。
一、开展学科双语教学的目的
1、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我们认为,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既懂专业又懂外语,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类人才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以及在竞争中的地位。
印度的软件发展就是一个例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软件产业迅速发展,其软件产量已经占世界软件总量的16.7%,使其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三科技大国。然而就在13年前印度软件出口业与中国还很难分高低,而在20O0年其软件出口额高达46亿美元,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从业人员不仅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英语交际能力。他们能够用英语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用英语与客户进行专业性的谈判。而我们的从业人员在与客户进行专业性谈判时,由于有限的英语交际能力而不能有效地用英语向客户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结果影响了我们软件的出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2、提供外语学习环境
语言环境对语言的获得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母语的获得来说明这一点.
母语是我们生活中的语言,我们思维、交往的工具,我们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它,我们生活在母语环境中。因此,与其说我们的母语是教会的、学会的,还不如说是在我们的母语环境中自然发展出来的。可见语言环境对语言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它为语言的实际使用和交际提供了机会。在本国学习外语,它更需要语言环境来实践和运用。否则,只能学到书本语言。
双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英语实践机会。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但是学生英语课上的交际对话缺乏真实性,学生所说的英语不是发自内心,他们是为了学英语而学英语,而不是为了用他去学、去说,他们没有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来使用。双语教学可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有问题时经常说:Teacher,I have a question to ask you. Teacher,can you help me to explain this Problem please?甚至说:Do me a favor。在摩擦力一节的引言中,我在黑板上写到:Is Friction good or bad? 学生们非常活跃,他们在动脑筋组织语言回答问题:一个同学说,When a machine is running, the friction is bad 另一个说,the friction is good for People’s walk.这样既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实践的机会,又很自然地为讲摩擦力开了个好头。
3、提升学科教学水平
双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很多专业知识通过用英语解释,反而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例如牛顿第三定律的英文表述是:“When two objects interact, they exert equal and opposite forces on one another”13个词便非常准确的表达了这个定律的内容,而且学生一看就明白,更易理解。另外它还可以积累英文专业术语。专业术语的贫乏,对学生进一步深造是一个“瓶颈”(现在有些高校已开始采用外国原版高校课本或聘请外教讲授专业课程)。如果能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积累一些英文专业术语,则能为学生听、说、读扫清障碍,并为他们今后阅读国外专业文献打下基础。教学过程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用不恰当的符号表示其物理量时(如用A或B表示力),感到不习惯和别扭,甚至感到“恼火”,但又没有办法。学生也经常问为什么用F而不是其他符号表示力?力的单位牛顿为什么用N表示等。对此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楚物理量及其单位符号所表示的意思、由来。这样就不会出现用符号时的张冠李戴现象。例如,讲到F表示力时,我告诉学生:F is abbreviated from force.(F是力force的缩写);力的单位N自然是Newton的缩写。讲到《力》一章时,可把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及单位符号总结如下: (未完,接下页)
(本站2011年5月5日编辑发布) | |||
上一篇: | 在“科学发展”与“教育国际化”视野下:蓬勃开展的内蒙古呼市铁路一中双语教学实验 | ||
下一篇: | 内蒙古呼市铁一中“高中物理学科课堂双语教学研究(汉英)”实施方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