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本站
 
中国双语教育网 本站首页 汉英双语动态 汉英双语研究 双语问答 双语师资 双语教育视频 汉英双语教材 加盟双语 全国汉英双语学校展示
关注
关注:欧美加国际交流协会全面启动“一校一外教”计划项目(一个助推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免费外教援助项目)……
您好!今天是:
 
  您的位置:首页双语动态专家谈国际课程热:"国际班"不是"留学预科班"  
   
相关链接  
   
  1. 广东:高要市率先获得“一校一外教”计划项目支持新信息
  2. 改革开放呼唤汉英双语教育:桂林阳朔双语警务站服务对外开放
  3. 第32、33期中小学双语师资培训班顺利结业
  4. 欧美加国际交流协会全面启动“一校一外教”计划项目
  5. 西安方新小学举行“常规管理三星级学校示范日暨首届芳馨双语节”活动
  6. '2012 广西小学英语教学展示暨活动课观摩研讨会在桂林市召开
  7. 促双语师资队伍建设,探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开展双语课堂教学赛课活动,专家领导莅临指导
  8. 成都推进教育国际化: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与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进一步合作
  9. 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中小学教研中心举办第30、31期双语教师培训班(附视频)
  10. 华东师范大学王斌华教授:双语教学的十项操作策略
  11. 新学年 吉林长春136中学双语教学蓬勃开展
  12. 视频: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校园英语一瞥(外教参与)1.中学 / 2.小学视频
  13. 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中小学教研中心举办第30、31期双语教师培训班(点击观看:视频报道视频
  14. 本站视频报道:第四届全国双语教育研讨会(中国·长春)侧记视频
  15. 视频纪录: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校园英语一瞥(中学/小学视频
  16. 辽宁省区域推广双语教育专辑
  17.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成都教育国际化意见》的通知
  18. 成都市傅勇林副市长在“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关于“教育国际化”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方茂田指出:“中国的教育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教育离不开中国的贡献。教育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这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牢牢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

如何定义“教育国际化”?

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要用国际意识和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办学理念和目标的国际化;

二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国际化;

三是学校管理和运营的国际化;

四是学校评估和认证的国际化。

 

      (来源:搜狐教育)

     
     

输入关键词,搜索本站更多内容

第七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

专家谈国际课程热:"国际班"不是"留学预科班"

  撰稿:媒体信息  来源:文汇报-东方网/江苏教育  本站编辑发布  
     

本站按】 汉英双语教育无疑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但“教育国际化”概念内涵自然比单纯汉英双语教育要丰富得多,涵盖更广泛。一些城市高中兴办“国际班”已越来越多。但对于“国际班”的定义和目的,一些学校并不是很清晰;比如,“国际班”是否就是或仅限于“留学预科班”?2012年11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与会的专家、学者和部分校长对此发表了颇具启迪的阐述。本站综合编发了相关信息,供关心于此的同仁参考。

 

据东方网/文汇报、江苏教育等报道/本站综合】中国长三角地区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锋。10月31日,由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在上海市协和双语学校举行,来自江浙沪三地的百余名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会聚一堂,围绕“培养通向世界的公民——基于案例的分享”的主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国际化人才该怎样培养?基础教育阶段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论坛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尹后庆首先发表题为《上海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主旨演讲,之后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张民选教授及某跨国公司人力资源董事孙玉萍分别就以“基础教育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跨国企业的人才观”为题做主题报告。

面对高中引入“国际课程”热,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在昨天举行的第七届中国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上明确表示,公办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开设的“国际课程班”,不应成为留学国外的“预科班”、国外大学的“招生办”、留学中介的“广告牌”和教育产业化的“新渠道”。

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但教育国际化,绝非留学预科化。

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一部分高中顶着国际化的帽子,走了一条留学“预科班”的道路。这些学校办的国际课程班,全盘采用国外高中的课程,比如以应对国外“高考”而出现的课程,包括美国的AP课程、IB课程,加拿大的BC课程,澳大利亚西澳课程和英国A-Level课程等。学生毕业后只能赶“洋高考”,出国留学成为了他们唯一的选择。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利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更不是教育国际化应当提倡的做法。

据上海师大一项调查,目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全国各地引入的国际课程已达20多种,近300所学校正在实施“国际课程”。

面对“国际课程”的大量引入,面对一些公办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与国外一些教育机构合作开办“国际课程班”,尹后庆认为,基础教育国际化,重在对学生爱国精神、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国际素养的培养,还是要坚持基础为本,国际为用,真正理解教育国际化的内涵。他强调,公办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即使办“国际课程班”,也不能“单打一”,仅仅成为留学国外的“预科班”、国外大学的“招生办”、留学中介的“广告牌”和教育产业化的“新渠道”。他认为,公办高中具有传承本国文化,为学生打好基础的重任,有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事实上,最近两年,一些公办高中逐渐认可这样的职责和使命。他们改变了以往“只为留学准备”的做法,开展与国外高中的合作,引入他们的教学模块,让高中阶段的所有学生可以选修这些国际合作课程,以期在公办高中里,就能拥有国际的视野。

这样的做法得到了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与咨询中心主任、上海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主任张民选教授的赞同。他表示,教育国际化最本质的东西,就是通向世界,培养通向世界的公民,要学习通用语言,了解各国和各民族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但首先要学好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他建议,引入国际课程要立足改革国内学校的课程,取长补短,中西融合,使本土课程提高质量、更有品位

对上海教育而言,引入国际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改革本地的高中阶段教育,整体提升上海高中的教育水平。(昨天的论坛在上海市协和双语学校召开,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共同举办,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协办。)□

▲ 关于“教育国际化”的延伸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有“扩大教育开放”专门一节,要求“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相关链接】

1、欧美加国际交流协会全面启动“一校一外教”计划项目

2、成都市关于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意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教育国际化”的阐述与要求

3、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局与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进一步合作

4、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在桂林阳朔设立“中小学教研中心”

 
(本站2013年3月3日编发布)   

上一篇: 习近平与外国专家——总书记的首场外事活动
下一篇: 成都市青白江区2012年教育国际化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要点

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