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输入关键词,搜索本站更多内容 |
|||
撰稿:成都市武侯区政府 来源:成都市武侯区政府网站 本站编辑发布 | ||
(←承前页)
任务三:推进教育内容国际化
中小学校100%开展国际理解教育,100%中小学生接受外语综合运用、国际理解、国际交往、国际文化融合四项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共建”项目,与海外友好学校共同开发校本国际交流课程。成立国际课程比较研究中心,建成武侯教育国际化“科研平台、信息共享与发布平台、专家资源平台”,加强对中外课程的比较研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课程的研发。推进课堂改革,开展小学全科教学试点,在样本学校的低学段试点引进国外优质课程体系。开展“中外课堂大碰撞”系列活动,通过与国外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推进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建设智能校园,全力推动教育智能网络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初步实现武侯优质课程资源与国外友好地区共享,实现国内外课程同步教学,到2016年,100%中小学校参与数字化智能校园建设,85%中小学教师熟练使用互联网和交互式白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任务四:推动国际交流多元化
实施“世界课堂计划”,让师生走出去,参与深度课程、文化的学习体验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视野与课程的反思力,培养有国际视野的未来“世界公民”。到2016年,100%中小学普及国际交流活动,实现师生海外游学体验人数较2011年增长3倍。推动“校际连线”,全区100%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结对,建立双向的常态交流机制,到2016年,中小学师生参与交流互访达4000人次以上。开展“国际教育交流月”活动,增进师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知,锻炼师生参与国际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任务五:推进教育合作国际化
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好10个区域示范性国外课程班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区高中与教育集团100%设立国际部,开展引进、整合、优化国际教育资源工作。采用“国内学习、国际认证”等国际化办学模式,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学校开展国际合作,培养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满足国际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高素质职业人。到2016年,至少与15家教育国际化社会服务机构(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职业学校至少取得3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吸引外籍学生就读武侯中小学。实施“武侯留学计划”,实现高中毕业生被国(境)外高等院校录取人数年均增长30%。建设一批外籍人士子女随班就读学校和 1所国际学校,到2016年,在武侯中小学就读的国(境)外学生规模达到1000人次,全区教育国际化示范学校比例达30%。
任务六:营造教育国际化的社会环境
打造国际化的校园文化,在教育国际化示范性幼儿园、中小学进行教育国际化软、硬环境的打造,形成多元文化特色,到2016年,100%中小学校园形态体现国际化元素。营造国际化的社区氛围,实施“武侯教育国际化工作进社区行动”,加快推进国际教育向社区辐射,帮助市民提高规则意识、文明意识与包容意识。帮助社区居民学习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国际礼仪等知识,100%中小学师生(含外籍)参与教育国际化进社区活动。
任务七:推动教育评价国际化
借鉴国际评估标准,结合《成都市教育国际化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制定武侯区学校教育国际化工作评估标准,指导学校参与系统化的评估认证过程,推动区域教育国际化科学发展。
任务八:提升武侯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力
与国家级科研单位、高校合作,举办“武侯教育国际论坛”和“幼教全球峰会”等高端国际论坛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建立武侯教育参与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的长效机制。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项目,建设2个海外“孔子课堂”,培养、选派优秀教师赴海外担任汉语教师和汉语志愿者、并有计划地逐步扩大教师外派规模,承担传播汉语、汉文化的重任。推广本土特色文化课程,拓展武侯教育走出去的渠道,通过AFS、“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教育国际化进社区”等平台,采取多种途径树立武侯教育的国际口碑,让武侯成为中华文化的出发点和世界文化的落脚点。加大引智工程力度,建立武侯教育“全球智库”。接受国际知名教育专家的指导,提升武侯教育国际水平与国际影响力。到2016年,进入“全球智库”专家人数100人。同时参与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及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教育国际援助项目,参与对东盟、非洲等的教育国际援助活动。□ (原发布时间:2013.03.20.)
【相关报道】武侯区总动员:5年建成教育国际化先导区
(←回前页)
(本站2013年4月5日编辑发布) | |||
上一篇: | 成都市青白江区教育局:2012年教育国际化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要点 | ||
下一篇: | 首届教育国际化趋势下的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