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输入关键词,搜索本站更多内容 |
||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中小学“汉语•英语•汉英双语”教学整合研究》是一个前瞻性极强的课题,这是张志远教授基于前十余年中国内地积累的教学实践探索成果开展的一个大视野、大手笔、大境界的课题。如果我们能够把语言教学与学科教学做深度融和,尤其是汉语、英语两门语言学科做深度融和,其成果当为后来人提供出极其丰硕的经典范例。我想就此谈几点学习体会。
1. 综观一个人从0—18岁的成长轨迹,细分其0-3,3-6,6-15,15-18几个阶段,关于语言习得,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是有规律可寻的,有共性,也有特殊性。能将外语教学规律迁移到语文教学中来,也将语文教学中的若干有效做法迁移到外语教学中去,这是有重大意义的探索,这是在以往汉语、英语单学科教学成功、失败经验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研发与综合实践,有助于两者的互补与借鉴。同时,双语教学将极大程度上提升语言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和。这个课题实验在此领域中那怕是一小部分的深度研究都将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产生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语言学科教学是一种语言能力的累积,是技能的体验、习得,这是以默会知识为基本支撑的,这需要不间断的操练来实现;同时语言学科教学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悟、体验,是激发多元思维发展的载体、工具,于是手段与目的互为转化了,是双赢。
2. 3-6,6-8岁期间,国际有效做法是包班制。从课题实施的可行性看,在有条件的地区、学校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一个班30来个小孩子,二位教师,办公桌分置教室前后,小学校以中英文兼教,或数学英语兼教均可;幼儿园本来就比较强调全科活动教学。三年级以上大量是分学科任教的,需要实验教师在理念上牢固树立汉英双语实现理想的双向转换的意识。对汉英双语教学实验而言,学前阶段目前是一个较为空白的领域,不但是3-6岁,尤其是0-3岁的实验研究。
3. 要真正落实实验中“以学为本”的观念,从“从教出发研究学”真正转变为“从学出发研究教”是一场根本性的颠覆,直至今天中国教育课堂教学程式化的套路还是前者,如何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特质、语言学习特质、学科学习特质、双语学习特质是十分有意思的又一个重要切入点。这个研究最终呈现的是活生生的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包括若干项重要指标。这可以看作是落到实处的汉语、英语、汉英双语整合的名副其实的学习成果。
4. 对课程教学资源整合要做到充分、高效,又有空间、余地,这个实验大量的是来自实验学校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世界的主题系列活动,作为一种微型课程开发是简捷、流畅、可控、可操作的。从而将德育、美育、信息技术、心理、科学、伦理、人文、双语等各种元素加以组合,发挥其渗透、融和的功能。教学实验素材要精致化,教学管理流程要讲求科学性。极其精确地设定基本目标,底线是给到学生最基本的东西,包括语言、学科,要从容地应对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回应要展示有效价值与针对不同层次对象。保持汉英双语量在课堂教学中的配比十分重要。
5. 这个实验团队的教师要接受不同层次的培训。要对初进实验教师,有待深入提高教师,实验骨干教师开展不同定位的专业培训。按照每位教师素质结构五维度做好矩阵分析,有的放矢差异性地开展校本研修。
我相信,以张志远教授几个全国五年教育规划课题实施的积累,本次十二五课题必定会产生更加丰硕的成果。因为这个课题设计思路缜密,实施方案切实可行,从本次参会者看,积极性相当高,只要认真实验,定有收获。
我在全国十五规划中主持了一个国家双语教学实验课题,教育部重点课题,历时8年(2001—2008年),有了一些心得体会,我愿意协助张志远教授做一些指导工作。因为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中国教育的未来。谢谢各位聆听。
2011年11月11日 唐山
返回专栏首页 | |||
(本站2011年11月27日编辑发布) | |||
上一篇: | 张志远教授:在“十二五”双语课题开题研讨会上的讲话(2011/11) | ||
下一篇: | 上海师大钱源伟教授:双语教学有效性初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