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输入关键词,搜索本站更多内容 |
||
第三,双语教学是当前国际的发展趋势。不仅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双语国家实施了双语教学,甚至实施了三语教育和四语教育,而且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匈亚利等单语国家以及欧洲许多非英语国家也实施了双语教学。英国文化委员会特聘专家 Robert Hill 曾经在上海举办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介绍说,欧洲非英语国家近来来十分流行用英语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譬如,德国在开设英语课程的同时,也集中开设了历史、地理、艺术等双语课程。我们已经注意到,国外许多国家开展双语教学的原因与我国完全相同,都是源于对外语教学质量的不满,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第四,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中学、南洋模范中学等一大批大学和中小学开展了双语教学,获得了成功,培养了一大批精通两种语言的专家、学者和科学家,如青岛教科所所长姜宏德教授在发言中提到的钱钟书、季羡林、钱学森、钱伟长,他们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现在开展双语教学实验,是过去双语教学的延续和再度掀起。
第五,开展双语教学实验需要许多支撑条件,如双语师资、双语环境、双语教材等条件的支撑,但是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支撑条件是双语师资的培养和建设,因为双语教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常规教师。双语教师有两项任务,第一项任务是传授学科知识,第二项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但就其本质而言,他们是学科教师,是精通英语的学科教师,是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学科教师。为了克服双语师资的匮乏,当务之急是,通过高等院校的培养、市场调节和招聘、转岗培训双语教师、聘请外籍专家等途径,加快和加强双语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其实,在任何课程改革过程中和教育改革,师资缺乏和师资培养滞后是正常的,在许多时候根本无法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做“先破后立,立在其中”。
譬如,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初中阶段和高中某个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门科目综合成为“三位一体”的综合理科,但是我国高等院校从来都是分科培养物理教师、化学教师和生物教师的,从未设立过综合理科专业,也没有培养过综合理科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物理内容由物理老师讲授,遇到化学内容由化学老师讲授,遇到生物内容由生物教师讲授,那不是“综合”,而是“拼盘”,失去了“综合”的真谛。我们需要的是“氢加氧生成水”的综合,而不是“油加水”的综合。这其中存在着师资缺乏和师资培养滞后的问题,但是中学还是开设了综合理科。
又譬如,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明确要求有条件地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上海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然而并没有作好充分的小学英语师资的准备。因为,建国以来,小学教师主要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大都采取“全科培养,分科教学”的模式。师范学生在师范学校读书期间,语数外音体美等各门科目都要学习,到了小学工作岗位上才分别担任数语外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也就是说,小学教师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完整的英语专业的训练。这里也存在师资缺乏和师资培养滞后的问题,但是小学还是开设了英语课程。有人打了一个比方,说很久以前没有大学,那么有人就问,第一批大学生是谁培养的?答案肯定是,他们是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培养的。那么,双语师资哪里来?显然,他们来自于双语教学实验之中。双语师资的培养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和过程,经过若干时间以后,双语师资队伍一定会越来越壮大,质量会越来越高。
在这次研讨会上,辽宁代表认为,开展双语教学的最大困难不是双语师资、双语教材等,而是领导的支持。这个观点是站得住脚的。《双语教育百科全书》指出,没有政府的支持,双语教育不可能获得成功。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要想有地位,必须有作为,要想有高度,必须有深度。如果要得到政府的支持,要想使政府颁布红头文件,必须要做出成绩,拿出实证依据。上海的领导很支持双语教学,其中原因之一,上海的双语教学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与没有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共同参加社会考试的成绩表明,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没有因为参加双语教学导致其他学科损伤,但是他们的英语水平确实提高了许多,部分小学生达到了初二学生的水平。全国基础教育学业测试的结果表明,上海数学和语文水平与外地相比没有优势,但是英语水平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上海学生去年参加国际性PESA考试全球排名第一,让全球感到震惊。有人甚至说了一个想法,认为上海双语教学功不可没。我觉得,我们在座的与会代表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和数据调查。这一点我们应该向来自香港地区的魏日宁博士学习,他的发言尽管只有十分钟时间,但是大家发现,他做大量艰苦的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工作。
三、三个预期
开展双语教学实验已经有十年时间了。这里,我们可以大胆地提出三个预期:
第一个预期,双语教学实验将大大地提高中小学生的外语水平,部分高中毕业生完全有可能基本掌握一门外语。我们可以同时相信,双语教学实验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为他们日后的深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他们而言,外语将成为一门工具,其实用性、工具性和交际性将越来越凸显,其专业性将越来越弱化。
第二个预期,双语教学实验将有力地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他们中间将涌现出一批精通英语的学科教师,他们可以熟练地阅读英语原版文献,可以流利地用英语进行国际交流。这是高等院校都梦寐以求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第三个预期,双语教学实验将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和地位。现在,我国高等院校正在赶超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在高等院校工作的同志都清楚地知道,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许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是随着双语教学实验的进一步开展,我国部分公办和私立的中小学(如昨天上午发言的广东英豪双语学校)的完全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赶超世界一流中小学。
为了使我们早日实现上面三个预期目标,我们希望各级领导(尤其校长)在双语教师的工作安排、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国内进修、国外进修等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提供更加宽松的氛围,并制定出更加倾斜的政策。
最后,我代表第四届全国双语研讨会的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衷心感谢长春师范学院把这次研讨会举办得如此成功,衷心感谢全国双语教育实验学校理事会、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全体与会代表、大会会务组和全体学生义务工作者对大会作出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1年6月17日 吉林长春
(中国双语教育网 首发)
(摄影/本站、长春师范学院 本站2011年6月29日编辑发布) | |||
上一篇: | 长春师范学院校长/赵骥民教授:“大双语”教育观的理论与实践 | ||
下一篇: | 王斌华教授:双语教学的十项操作策略(待发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