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关于“教育国际化”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方茂田指出:“中国的教育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教育离不开中国的贡献。教育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了‘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这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举措。牢牢把握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服务。” 如何定义“教育国际化”? 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要用国际意识和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办学理念和目标的国际化; 二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国际化; 三是学校管理和运营的国际化; 四是学校评估和认证的国际化。
(来源:搜狐教育) |
输入关键词,搜索本站更多内容 |
|
撰稿: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中小学教研中心 来源:本站信息中心 本站编辑发布 | ||
【综述】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是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会员单位。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2010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准并转发了成都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成都教育国际化意见》。同年4月,市、区政府正式批准并授牌——成都市原成华区猛追湾双语学校更名为“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四川省教育厅和市、区政府、教育局领导出席授牌仪式,傅勇林副市长到会做了重要讲话。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欧文先生应邀出席了授牌仪式并发表讲话。在成都市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战略中,成都双语实验学校也迈开了教育国际化和双语教育实验探索坚实的步伐。
成都双语实验学校自2010年以来,以“双语创生智慧,对话沟通心灵”(Bilingualism Begets Wisdom, Communication Bridges Souls)为办学理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一系列措施,扎扎实实地做了一系列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站对该校在“请进来,走出去”方面的举措曾有过报道(点击这里浏览).近年来,该校继续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针,该校所在成华区教育局还与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等相关机构在引进外籍教师方面达成进一步的合作(点击浏览详情)。而成都双语实验学校在双语教育实验研究则可喜地呈现出既创新更求实的特点。在双语教育实验研究和推广方面,学校不是满足于展示性的“做课”“献课”,而是在扎实的“常态化”双语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实施等方面探索符合本校校情和特点的方法、路子。"常态化"——在教科研有些浮躁、满足于功利性表面文章的今天显得尤为可贵。
该校目前双语教研工作正坚持“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主发展”的策略,通过一系列扎实的双语教研活动,努力解决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锤炼一支合格稳定的双语教师队伍;实现双语教学实验班的双语教学常态化,注重提高双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度,以最终达到促进双语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他们除了制定了符合实际的双语教研制度,还充分调动学校外籍教师的积极性,请外教和他们一起经常开展互相观摩学科双语教学的研讨、交流的活动,可谓有声有色。
为了听评课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学校双语教研组的老师们还采用了“2+1”的评课方式,即每一位双语老师都积极交流某位老师课堂教学的2个优点或2个值得学习的方面,再提出1个建议——“假如我来执教,我觉得这里可以这样处理……”美籍外教安娜老师则从老师的语音语调等方面提出很好的改进建议,整个评课研讨过程大家集思广益,都认为很有收获。
辛勤耕耘,必然带来喜人的收获。一年多来,该校在各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全国、全市性的双语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有关研讨会多次在该校召开,该校师生参加“2011年度国际青少年剑桥英语故事创意比赛”(香港)喜获佳绩,师生教育国际交流活动频繁开展,步步深入。2011年暑期,该校李艳校长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和成都市教育国际交流中心的安排,7月2日赴英国参加了为期21天的“2011年成都市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培训”,此举必将有助于该校在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开拓创新。□
(本站2011年9月21日编辑发布) | |||
上一篇: | 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中小学教研中心举办第30、31期双语教师培训班 | ||
下一篇: | 新学年 吉林长春136中学双语教学蓬勃开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