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国双语教育研讨会文集】 中国汉英双语教学:在探索中前行 |
·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志远教授 · |
作者:中央教科所/张志远教授 来源:大会论文集 本站编辑转载:2011-07-02 |
(点击这里:承上页) |
双语教学目前仍处于探索实验阶段,许多问题亟待研究:
宏观层次:双语政策,学科发展等;中观层次:师资准备、教材开发等;微观层次:学校层面的双语校本课程设置、双语教学管理、有效双语课堂构建,以及双语文化活动开展和环境营造等。
在关注宏观与中观层次问题的同时,必须聚焦双语课堂,探索中国特色的有效双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创新。
聚焦双语教学课堂,探讨双语教学课堂要素,构建有效双语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双语课堂教学语言,加强双语课堂教学语言设计,建立双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等。
国外研究表明,双语课堂要把握四个要素:
学科内容(Content)、语言交流(Communication);文化意识(Culture)、认知思维(Cognition);概括为 4Cs。
双语课堂要突出互动探究讨论的特点,在互动中交流,在交流中探究,在探究中深化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理解学科内容的过程中发展认知思维能力,并提高汉英双语的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9. 少数学校特色
双语教育是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产生的,也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师资教材等的制约,目前只能是少数具备开展双语教学实验的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双语教育目前是少数人享受的教育,但这并不意味着双语教育一定是精英教育。实验表明,只要办学条件允许,学生都能从双语教学中受益。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双语教育应是人人都可享受的大众教育。
10. 实验体系脆弱
各地双语教学实验的发展轨迹表明,由于国家至今没有具体的双语教育政策,所以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实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人为因素的制约,实验体系比较脆弱。随着人事的变动,双语教学实验很可能受到影响,甚至中途夭折。针对这种脆弱的实验体系,必须将双语教学实验当作事业来做,坚定不移, 坚持不懈,不忽悠,不折腾,不搞权宜之计,不急功近利,制定以校为本的长期发展规划,坚持长期探索发展战略,使之不因领导的更迭而受挫。
三、汉英双语课堂若干教学模式
英语与手工整合课:英语课上学习了万圣节等知识后,开发出双语手工课《巧做南瓜灯》;学习了水果等食物后,开发出《精美水果沙拉》、《美味三明治》的双语手工课。
英语与数学整合课:低段学生学习了数字、高矮、胖瘦、长短、颜色等英语单词后,开发出数学双语课《有趣的分类》。
英语与科学整合课:学习了动植物后,开发出双语科学课《生物与非生物》;学习了有关太空的相关单词后,开发出双语科学课《美丽的天空》。
英语与健康整合课:教师把英语课中学过的食品集中起来,编成《健康饮食》双语课,引导学生科学搭配食谱,不偏食贪吃,健康饮食,健康成长。
2. 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
在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学主要以母语为主,教师用学生熟悉的英语课堂用语组织教学,适当渗透学科的一些英语关键词,如名词、动词、学科术语等。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当增加英语的使用量,比如在名词、动词、术语的基础上,再给出学科的重要概念、定义、定律等,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提问、回答问题、讨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渗透量”是递增的,关键是把握好增加的速度:太快,学生接受困难;太慢,会挫伤学生的求知欲。
在各类学科的教学中渗透英语。比如在体育课上学习英语口令;在计算机课使用英文版界面的软件;在“历史与社会”课上学习外国地名、国名、各旅游景点介绍的中英文对照辅助读物;在数学课教学中增加英文附加习题;在科学课上学习相关的英文专业词汇、英文科普读物、英文附加题;在政治(思想品德)课上组织英语辩论和专题演讲等。这样的双语教学已经脱离了纯语言应用的学习模式,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综合内涵。
3. “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双语教学模式
围绕某个主题精心设计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知识和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综合技能),使综合知识的获取、运用和语言的学习、运用有机融合,从而形成对该主题的全方位认识和体验,达成培养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目标。
一般来说,这种模式以 “主题单元”(thematic unit)的形式呈现,课内外相结合,时间以一至两周为宜。其特征是综合性、自主性、实践性学习。
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体育、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课程的教学中都可以开展“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的课外调查活动,融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于一体。比如:“本地的水资源调查”、“本地的交通现状”、“本地的植物分类”、“本地旅游线路设计”等。在双语主题活动课上,有学生在实验室动手做实验、制作飞碟、风筝等实物;也有在劳技室烹饪食物;在操场丈量计算操场面积;还有在植物园亲手播种;在电脑机房通过网络查询火车票、天气情况等。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传递真实的信息,进行真实的交流。
4. 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模式
英语教师与外教同时备课,外教主讲,英语教师作助教。在分组进行的探究学习、游戏活动和问题解决环节,英语教师与外教同时巡回指导。
四、汉英双语教学使命与愿景
双语教学给人们带来的最大转变就是对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重新思考和国际化人才的重新审视。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认知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科知识技能的发展,增进不同文化的包容能力与国际理解。
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结合双语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将中国汉英双语教学的使命概括为:母语为基,英语为辅,专业为本,道德为魂,培养身心健康、有专业技能的双语或多语人才和有民族精神与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要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的双语课堂应成为学习学科知识与提升个人智慧的学科课、用语言做事思考提高交际能力的语言课、陶冶师生文化素养与个人情操的文化课、展示人格魅力和获得美感享受的艺术课和交流生活体验并获取生活技能的生活课。
我们相信,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双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迫切,中国中小学汉英双语教学实验定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在反思中稳步前行。可以预测,有相关教育政策指导的和一定规模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汉英双语教学定会在未来10年左右成为中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全文完)
【相关链接】
【更新: 2019-02-12】
相关网站友情链接 | 搜索本站更多信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