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事业发展  强化信息意识  深入研究与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双语教育网>>双语研究>>张志远教授在第二届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  回首页


 

 


     
 

构建中国特色汉外双语教育体系

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双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张志远

2006年4月26日在第二届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上海)上的发言

----------------------------------------------------------

 
 

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外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外语教学效果差,效率低下,培养出的学生不能熟练掌握外语,是各国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外语教学的危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亚洲一些新兴国家和地区,在检讨已有的外语教学政策和实践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改革措施加强外语教学。其中,以提高公民外语水平为目的的双语教育理念尤为国际外语教育研究界所关注,并成为上述许多国家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 双语教育概念的不同内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年出版的 Education And Bilingualism 的定义,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指的是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

张志远教授

 

将两种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育系统,主要有四种类型:

1、在一个国家内,对少数民族学生用本民族语言和国家主体语言授课,使他们成为能运用两种语言的双语人才。这种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历史非常悠久。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母语+汉语的双语教育就属于这种类型。

2、对外国移民学生用其本族语言和所在国语言同时授课。这种教学方式在西方国家很普遍。例如美国的双语教育主要是对移民的双语教育。

3、用一门外语作为教学语言学习部分学科,其他学科用母语授课,而这门外语同时作为单独学科开设。这就是所谓的“外语+母语”的双语教学。我国的汉语+外语(主要是英语)的双语教学,以及日本、韩国和欧盟许多国家的双语教学均属此列。

4、由于历史的种种因素,在官方语言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国家所实施的双语教育。这些国家亦成为双语国家。如加拿大实施的英法双语教育,以及许多前殖民地国家独立后实施的双语教育。这就是所谓的“母语+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如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显然,我们这里所谈的双语教育,主要是指以提高外语水平为目的的第三种意义上的双语教育,人们亦称之为双语教学(bilingual instruction)或双语学习(bilingual learning)。

B·Grabe教授认为,双语教学是“Language as a medium for learning content, and content as a resource for learning language”。就是说,外语或第二语言是学习学科知识的教学语言,学科内容则是外语学习的教学资源。“学习外语的最好方法就是有目的地使用它,这样外语就不只是学习的目标,而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One excellent wa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use it for a purpose, so that the language becomes a means to an end rather than an end itself.)”。这实质上是更高层次的任务性教学。

对于这种双语教育的概念,在国际外语教学界较为普遍接受的界定大致有两种:

1、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CLIL),即学科知识与外语整合学习。

2、Content-Based Language Teaching(CBLT),即基于学科知识的外语教学。

目前,CLIL在欧盟国家非常普遍。欧盟给予CLIL专项基金支持,并建立了EuroCLIC网站,各级各类教育(包括学前教育)都在开展CLIL实验。

 

二、 我国双语教育的特色

 

1、主要是汉语英语双语教育

主要是汉语+英语的双语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国家培养双语人才的后备力量;提高中国国民的外语素质,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先从英语开始实验,逐步考虑实施其他外语语种的双语课程。

2、有别于双语国家双语教育

有学者提出,中国应把英语也作为官方语言,逐步成为中英文双语国家。

前面所提及的双语国家,都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例如印度,是一个饱受英国殖民统治近200年有1000多种语言的国家。独立后,为了便于统一管理,1950年实施的宪法将印地语和英语规定为官方语言,时限为15年,届时,英语将不再作为官方语言。到了1965年,许多邦特别是南方非印地语的各邦强烈反对将印地语作为唯一的官方语言。政府只好作罢。英语并非印度某个民族的语言,因而为非印地语民族认可为官方语言,以削弱印地语的强势影响。又如新加坡,出于整个国家的地理历史、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与提高国民素质等特定背景,政府于1980年起实施英语为第一语文,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为第二语文的双语教育政策。

双语国家的双语学校,大多采取浸入式教学(immersion model)。我国则主要是维持母语模式(maintenance model),并向过渡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前进。

从中国的发展历史和文化传统,以及汉语正在成为国际上的一种强势语言等方面来看,中国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不必要也不大可能成为中英文双语国家。

3、目前是少数人享受的教育

双语教育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也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双语教育目前是少数人享受的教育。从长远角度来看,也很可能仍是少数人享受的英才教育。例如印度,双语教育已实施了半个多世纪,迄今掌握英语的人只有5%,也有统计说是8%,但绝对低于10%(Trivedi,2006)。有人讲,印度软件业的崛起得益于研究人员较高的英语水平。若然,日本研究人员的总体英语水平并不高,但在许多领域居于世界前列,又如何解释呢?国民的整体外语素质对于国家的发展是重要的,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双语教育发展较快,上海、苏州、无锡、辽宁的双语教育已列入当地的发展规划。

上海市提出的“积极实验、稳妥推进、分步开展、分层要求”的双语教学方针,“中小并行、分层递进、重点发展、形成网络”的步骤和“先易后难、先低后高、先辅后主、先理后文”的做法在全国起着引领作用。

辽宁省在政策制定、师资培养、教材开发、外教引进、研究机制、学校布点等方面的尝试对许多省级行政区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苏州市提出的“注重母语、强化英语、实验双语,小班推进”工作思路也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青岛市、深圳罗湖区和成都武侯区小学双语教学实验稳步发展,成绩显著。广州、天津、重庆、北京和中西部的一些学校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实验和尝试。中西部地区有需求、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进行双语实验,并应给予必要的扶持,这也是教育机会均等的体现。

4、绝不以汉语的削弱为代价

中国的崛起,巨大的市场与国际影响力正在引发全球新一轮中文热。目前全球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2500万人,全球85个国家2300多高校开办了中文课程,中文正成为仅次于英文的全球强势语言。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我们要强化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的意识,培养立足于中国的国际化人才。这种国际化人才首先要掌握汉语,在此基础上,最好要精通一门外语,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语人才。我们要确保汉语的首要地位,要坚决防止“外语上去了,汉语下来了”局面的出现。

据统计,新加坡与于1980年将英语列为国家的第一语文之后,1990年在家庭使用华语和英语交流的华人家庭为10-20%,2000年为40%多,2004年突破50%。现在,越来越多的华人青年英语水平高于华语。这一趋势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当年决策将英语列为第一语文的领导人呼吁,要采取果断措施,加强华语教育,遏止这一局面的发展。

5、正处于布点实验探索阶段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有了双语教学,一些教会学校的数理化等学科引进英语教科书,用英文授课。

今日之中国已非昔日之中国。作为新时期的我国双语教育与教会学校的双语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我国当前的双语教育,还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宝宝,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培育,许多问题有待我们去研究与探索。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姜宏德所长及其同事们在“九五”期间就开始研究双语教育。他和上海师范大学钱源伟教授在“十五”期间都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专门对双语教学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双语教育资源宝库。巴克兰教育集团在外教师资引进服务和实验学校建设上做出了贡献。我主持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九五”研究课题和全国教育科学“十五”研究课题对双语教学做了初步研究。众多的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了各自的研究队伍、研究网络和实验基地。

为了推进双语教学实验,2003年成立了全国学习科学研究会双语学习研究中心,迄今已召开了两次全国研讨会。华东师范大学双语教育研究中心于2004年和今年举办了两次全国双语教学研讨会。各地多次举办区域性研讨活动。山东省和辽宁省相继成立了双语教学研究会和双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一些师范教育机构已设置了双语教育师资专业。

6、暂不包括高校的双语教学

一些重点高校,正在进行引进原版教材并用教材出版的语种开设,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双语教育实验的发展。根据2004年初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后两个层次的要求都规定,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外语学习专业知识,包括课业学习、阅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写作等方面。在一些高校,要求5%左右的专业课要直接引进原版教材,用某门外语来开设。鉴于高等院校的学术自由与高度自治的特点,以及大学引进原版教材并用外语讲授的实践主要目的是保持大学专业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专业内容学习的权重远远超过语言学习,所以这里讨论的双语教育体系暂不涉及大学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双语教学不需要研究,我们热烈欢迎对双语教学研究感兴趣的同仁加盟,共同探讨我国的双语教育。

 

三、 中国特色汉外双语教育体系基本框架

 

中国特色的双语教育要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结合。我们应通过实验,尽快建立起包括双语教育政策、双语教育课程标准、双语教育课程教材开发、双语教育师资培训与资格认定标准、双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和双语教育研究协调机构等方面在内的中国特色双语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1、全国性双语教育研究与服务体系

我国双语教育需求与发展的不平衡性,迫切需要研究队伍的大联合、研究人员的大团结和互动交流的大平台,迫切需要建立全国性的研究与信息网络和一个机制灵活、反应迅速、充满活力的协调组织与服务机构。中国教育学会中育双语教育研究中心愿与全国各地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各师范院校和各地双语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以及各界志士同仁一起,共同发起并联手建立全国双语学校联谊会,在中国教育学会的指导下,整合全国的研究力量,共享研究资源和研究成果,协力推进中国的双语教育事业。
我们的初步设想是:

学术定位: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的跨文化跨学科认知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智慧的发展,提高学生汉语和外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工作定位:面向有条件的基层学校(包括民办学校和学前教育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双语教学实验为切入点,促进外语特别是双语特色学校的建设。坚持放眼世界,立足中国,植根学校,服务课堂。积累研究成果,为国家制定双语教育政策提供信息支持。

运作机制:以课题研究为前导,以实验学校为基地,以联谊会的各种交流活动为平台,以双语网站和有关媒体为载体,以各地双语教育研究成果和国际交流为支点,全方位推进双语教学实验,鼓励多种起点与模式的教学实验。

2、国家双语教育政策方针保障体系

双语教育政策是国家语言教育政策的组成部分,是双语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双语教育政策包括实施双语教育的动因、目标、规范与发展导向以及与大学教育的衔接和出路等。

3、双语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开发体系

双语教育课程标准应置于国家课程标准的总体框架内,但又有其自身的特色。因此,有必要制定有关双语教育学科的课程标准并依据标准开发教材,并对双语教育的初始年级和不同起始阶段的实验进行规范。

4、双语师资的培训与资格认定体系

双语教师的来源应走向规范化,即主要由师范院校培养。应制订师资培训规划,包括从专科生到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培养。也包括转行教师的继续教育。

目前有几家双语教师资格认定的实验,应在此基础上,建立国家的统一标准和统一资格认定机构。

5、双语教育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建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双语教育管理机构,建立双语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直接或委托有关质量评价机构对双语教育质量进行跟踪评价,保证双语教育健康稳步发展。
 


相关链接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中国中小学汉英双语教学体系研究与实验”课题说明       

中国双语教育研究会会长、副会长等一行赴湖南、广西视导双语教学实验工作

全国“基础教育阶段双语教育实验研究”总课题组组长姜宏德教授赴桂林视导双语教育实验工作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04. 中国双语教育网   中文网址:双语教育网  备案序号:桂ICP备05001580号

咨询电 0773-8825555  8827111 Emailchinabilingual@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