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本站全面改版,点击这里进入本站首页浏览……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双语教育网>>双语研究>>艺术双语课的实践和思考         回首页


 

   


     
 

艺术双语课的实践和思考

 

·葛雪峰·

(本文入选《双语教育在苏州——苏州市中小学双语教育论文精选》)

  

摘  要双语教学对当今的中国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体验,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阐述了开展艺术双语课的心得。

 关键词:双语教学  模式  学科双语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的深刻变化,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掌握一门外语已经成为国际交往与多元化文化交流的需要,由此在新一轮课改中诞生了一个亮点—— 双语教学。 2002年起,我开始尝试在艺术学科中开展双语教学,通过一年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自己的体会,总结如下:
             

一、艺术双语课内容的选择应灵活机动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教学素材,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双语教学也不例外。目前,有些学校根据现有的中文版教材进行翻译(中译英),使之成为英文版教材。也有些学校部分科目采用进口原版教材,例如我校的双语Science 课程。艺术双语课程没有正规的教材,那么艺术双语课应该上些什么?什么样的内容适合上艺术双语课?这些问题在艺术双语课探索之初就接踵而来。对于这些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艺术双语教学应该在丰富语言的层面上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其英语学习渠道,改善其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其英语思维能力。因此,我在选择课题时非常灵活机动:以现行的《艺术》教材(ESPH版)为基础,牵涉到西方文化的内容一律作为双语课的课题,而牵涉到中国文化的内容则只是在一些课堂常规和部分环节上使用英文。在此基础上,我还因时制宜地在教材中穿插西方所特有的文化内容。 例如在12月份, 我会上一节有关Merry Christmas 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一西方重大节日的由来,学会唱恬静优美的圣诞歌,甚至在课堂上按西方的方法举办一个自己的Party,让学生从中真实感受圣诞节这一西方特有的文化。我想每一位同学都会对这样的课感兴趣并记忆深刻

 

、艺术双语课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艺术课是一门综合课程,重在通过让学生感受、体会培养学生的整合、开拓、贯通、创新的多种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双语课当然也不例外。因此,在艺术双语教学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作用。在艺术双语课 The Great Comedy Artist —Charlie Chaplin 中,我试着在课前一星期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让他们利用网络或其他渠道收集有关Charlie Chaplin 的信息,而且我特别强调要英文版。作业刚布置下去的时候,学生一片哗然,大呼不可能,在我的再三鼓励之下,他们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准备了。一个星期后上课的时候,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了一个标题:请你谈谈对Charlie Chaplin 的认识和看法,全班几乎所有同学都举起了手:“ Grace, Let me try!! ”,我将他们分成四个小组,让他们按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每位学生都用英文流利地阐述自己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到的有关Charlie Chaplin的知识。之后,学生们又热情高涨地根据Charlie的经典影片Modern Times中的一些情节编剧本、演小品。课后,学生们都说他们以前只是知道有 Charlie Chaplin 这样一个人,通过这堂课,他们不仅知道了他是一位著名戏剧大师,更加明白了大师在塑造各种人物背后表达的是对人生喜怒哀乐的思考。这样的一堂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学、自演中掌握知识要点,寓教于乐的同时还充分锻炼了他们的英语能力。

 

三、艺术双语课中两种语言的运用比例

 

目前,对于双语课堂上中英文的比例应该是多少的说法争议很多,有专家将双语教学划分成三种模式:
  
1.目标语浸身模式(Immersion Model)。在这种模式中,老师和学生100%使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
  
2.双语过渡模式(Transitional Model)。这种模式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课堂用语70%—80%为英语,学生也能基本使用英语参与教学活动。
  
3.外语渗透模式(Maintenance Model)。此种模式的课堂教学中,专用名词、概念、定理、公式及课堂用语中使用简单的英语,在其它环节中基本使用汉语。
  在艺术双语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觉得并不是一定要运用三种模式中的某一种,而是要视具体情况灵活而定。在学生刚一开始接触双语课时,可以采用外语渗透模式(
Maintenance Model),开始时只是在专用名词和一些教学环节(如组织教学等)上使用英语。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学生对这种上课模式不再陌生后,可以逐渐变成双语过渡模式(Transitional Model)或目标语浸身模式(Immersion Model),加大双语课上英语的比例,帮助学生有步骤地使用已有的英语词汇、已有的英语知识,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

 

四、“双语学科”与“学科双语”的思考

 

由于双语教学是一个新生事物,并无现成的范例可寻,所以我在艺术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过程中,一方面积极吸取别人双语教学成功的经验,另一方面不断总结自己在实践中的得与失。记得曾经听过一堂双语课,教师在课上先分发一份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英文材料,然后让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老师讲解其中的难点(句法、单词等),之后又设定了一份和材料内容有关的题目(选择题)让学生做。听完这堂课后,我总觉得有些别扭,但又无法说出具体原因。又有一次,我上了一堂艺术课 Romantic Moonshine in China,上过之后,听课的老师对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葛老师,你这堂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是让学生掌握与之有关的单词还是让学生通过这堂课了解知道中国诗词文化呢?”这个问题让我瞠目结舌,同时也使我对前述听课的遗留问题茅塞顿开。艺术双语课到底是学科双语还是双语学科?如何才能处理好艺术学科和英语学科两者之间的关系?我觉得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以学科教学为主体,英语教学只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如果一堂艺术双语课上,教师花了一整节课的时间在教学生朗读英语生词或是讲解相关语法的话,与其说是一节艺术课,不如说是一节英语课。因此,在以后的艺术双语课教学中,我都尽可能发挥艺术学科的优势,所有的教学目的、方法和手段等都围绕艺术学科展开。 比如 Merry Christmas 一课, 所有的中心都围绕着圣诞节的由来、圣诞歌曲的学唱来展开。对于所用到的英语生词和专业用语,我一方面通过在黑板上设立WORD BANK来解释它们的发音、中文意思,另一方面则通过事先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预习来解决。通过双语教学实践,我认识到双语教学绝对不能以牺牲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为代价,而应该既能达到学科教学目标,又能达到加强英语学习的目的。

艺术双语教学的开展既充满了吸引力更具备了挑战性。虽然这条路漫长而又曲折,但我想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这条路会越走越广阔,越走越顺利!

  

  回顶部↑↑


回“双语研究”栏目 

     

     
 
  

 

 

                   

       

        Copyright©2004. 中国双语教育网   中文网址:双语教育网   备案序号:桂ICP备05001580号

 咨询电010-51262642  0773-8825555  8827111  E-mail:chinabilingual@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