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事业发展  强化信息意识  深入研究与交流……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双语教育网>>双语教育>>资料索引:新加坡概况                              回首页


 

     


     

 

 新加坡概况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科技合作网/2006.07.21.)

     
     

                 

     
                 视频:新加坡国歌(汉语字幕)       
     

     
     
 

新加坡在亚洲的位置

新加坡简图
 
     
     

 【国名】  新加坡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ingapore)

  【面积】  699平方公里(新加坡统计局2004年)。

  【人口 】 公民和永久居民348.7万,常住人口424万(2004年)。华人占76.2%,马来人13.8%,印度人8.3%,其他种族1.7%。马来语为国语,英语、华语、马来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英语为行政用语。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首都】  新加坡(Singapore

  【国家元首】总统纳丹(S. R. Nathan),1999年9月1日就任,任期六年。

     
     

     【重要节日】华人新年:同中国春节。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新月出现之时。泰米尔新年:4、5月间。卫塞节:5月的月圆日。国庆节:8月9日。圣诞节:12月25日。

  新加坡法定公共节日共计11天。除上述外,还有元旦、复活节、哈芝节、劳动节等。

  【简况】热带城市国家。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地势低平,平均海拔15米,最高海拔163米,海岸线长193公里。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高温潮湿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日平均气温26.8℃,年平均降水量2345毫米,年平均湿度84.3%。

  古称淡马锡。8世纪属室利佛逝王朝。18-19世纪是马来柔佛王国的一部分。1819年,英国人史丹福·莱佛士抵达新加坡,与柔佛苏丹订约,开始在新设立贸易站。1824年,新沦为英国殖民地,成为英在远东的转口贸易商埠和在东南亚的主要军事基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恢复殖民统治,次年划为直属殖民地。1959年实现自治,成为自治邦,英保留国防、外交、修改宪法、宣布紧急状态等权力。1963年9月16日与马来亚、沙巴、沙捞越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成立新加坡共和国;同年9月成为联合国成员国,10月加入英联邦。

  【政治】1993年举行独立后首次总统全民选举,原副总理、新加坡职工总会秘书长王鼎昌当选为首位民选总统。现任总统纳丹于1999年当选。独立以来,人民行动党长期执政,政绩突出,地位稳固,历届大选均取得压倒性优势。2004年8月,李显龙就任新加坡第三位总理,吴作栋改任国务资政。2004年12月,李显龙接替吴作栋,出任人民行动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

  【宪法】1963年9月,新加坡并入马来西亚后,颁布了州宪法。1965年12月,州宪法经修改成为新加坡共和国宪法,并规定马来西亚宪法中的一些条文适用于新加坡。

  宪法规定:实行议会共和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原经议会选举产生。1992年国会颁布民选总统法案,规定从1993年起总统由民选产生,任期从4年改为6年。总统委任议会多数党领袖为总理;总统和议会共同行使立法权。总统有权否决政府财政预算和公共部门职位的任命;可审查政府执行内部安全法令和宗教和谐法令的情况;有权调查贪污案件。总统在行使主要公务员任命等职权时,必须先征求总统顾问理事会的意见。

  【国会】实行一院制,任期五年。国会可提前解散,大选须在国会解散后三个月内举行。年满21岁的新加坡公民都有投票权。国会议员分为民选议员、非选区议员和官委议员。其中民选议员从全国9个单选区和14个集选区中,由公民选举产生。集选区候选人以3至6人一组参选,其中至少一人是马来族、印度族或其他少数种族。同组候选人必须同属一个政党,或均为无党派者,并作为一个整体竞选。非选区议员从得票率最高的反对党未当选候选人中任命,最多不超过6名,从而确保国会中有非执政党的代表。官委议员由总统根据国会特别遴选委员会的推荐任命,任期两年半,以反映独立和无党派人士意见。本届国会为新加坡第十届国会,于2001年11月3日选举产生,共有84个民选议员,其中人民行动党82人,工人党和新加坡民主联盟各1人。另有非选区议员1人,官委议员9人。2002年3月,阿都拉(Abdullah Tarmugi)就任国会议长。

  【政府】 本届内阁于2004年8月12日就职。现主要成员有:总理兼财政部长李显龙(Lee Hsien Loong)、国务资政兼金融管理局主席吴作栋(Goh Chok Tong)、内阁资政李光耀(Lee Kuan Yew)、副总理兼国防及安全统筹部长陈庆炎(Tony Tan Keng Yam)、副总理兼律政部长贾古玛(S Jayakumar)、内政部长黄根成(Wong Kan Seng)、交通部长姚照东(Yeo Cheow Tong)、外交部长杨荣文(George Yong-Boon Yeo)、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部长李文献(Lee Boon Yang)、国家发展部长马宝山(Mah Bow Tan)、总理公署部长林文兴(Lim Boon Heng)、贸工部长林勋强(Lim Hng Kiang)、国防部长张志贤Teo Chee Hean)、总理公署部长兼国家发展部第二部长林瑞生(LIM Swee Say)、环境与水资源部长兼主管回教事务部长雅国(Yaacob Ibrahim)、卫生部长许文远(Khaw Boon Wan)、教育部长兼金融管理局副主席尚达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人力部长兼教育部第二部长黄永宏(Ng Eng Hen)、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维文(Vivian Balakrishnan)、总理公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外交部第二部长林双吉(Raymond Lim)等。政府网址:http://www.gov.sg/

  【司法机构】设最高法院和总检察署。最高法院由高庭和上诉庭组成。1994年,废除上诉至英国枢密院的规定,确定最高法院上诉庭为终审法庭。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理推荐、总统委任。大法官杨邦孝(Yong Pung How),1990年9月起任职。总检察长陈锡强(Chan Sek Keong),1992年5月起任职。

  【政党】已注册的政党共24个。主要有:

  (1)人民行动党(The People's Action Party):执政党。1954年11月由现任内阁资政李光耀等人发起成立。党的纲领是维护种族和谐,树立国民归属感;建立健全的民主制度,确保国会拥有多元种族代表,努力建立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社会。人民行动党从1959年至今一直保持执政党地位。李光耀长期任该党秘书长,1991年吴作栋接任。2004年12月,李显龙接替吴作栋出任该党秘书长。

  (2)工人党(The Worker's Party):1957年11月创立。主张和平、非暴力的议会斗争。1971年重建领导机构,提出废除雇佣制,修改国内治安法,恢复言论和结社自由。近年来影响有所扩大。在1991年、1997年和2001年大选中各获1席。秘书长惹耶勒南(Jeyarepnan)。

  (3)新加坡民主党(Singapore  Democratic  Party):1980年7月成立。主张联合所有反对党,积极争取工人支持,打破人民行动党一党统治。在中、上层知识界有一定影响。在1991年大选中获3个席位,在1997年大选中未获席位。秘书长徐顺全(Chee  Soon  Juan)。2001年大选中,民主党和新加坡人民党、国民团结党和工人党结成新加坡民主联盟,人民党秘书长詹时中和工人党助理秘书长徐程强分别当选。

  【重要人物】

    纳 丹:总统。1924年出生,1954年毕业于新加坡马来亚大学,获社会学学士学位。先后担任外交部副常秘、内政部代常秘、国防部常秘、外交部第一常秘、海峡时报集团执行主席、新加坡驻马来西亚最高专员、新加坡驻美国大使。1996年任外交部巡回大使、南洋理工大学国防与战略研究院院长。1999年8月当选总统,9月就职,任期六年。 

    李显龙:总理。1952年生于新加坡。1974年获英国剑桥大学数学一级荣誉学位和计算机优等文凭。1978年在美国堪萨斯州参加陆军指挥和参谋培训。1979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学院,获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曾在新武装部队服役13年,获准将军衔。1984年12月当选国会议员。历任全国经济委员会主席、贸工部代部长、贸工部长和副总理,先后兼任贸工部政务部长、国防部第二部长和金融管理局主席,2001年11月起兼任财政部长至今。2004年8月接替吴作栋就任新加坡总理。  

    吴作栋:国务资政。1941年生于新加坡。1964年毕业于新加坡大学经济系。1966年留学美国,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79年任贸工部长。1982年任国防部长兼第二卫生部长。1985年任第一副总理兼国防部长。1990年11月任总理。2004年8月改任国务资政。 

    李光耀:内阁资政。1923年生于新加坡。1946年赴英国留学,在剑桥大学法律系和伦敦中殿法学院学习。1950年回新加坡当律师,多次代表工会同英殖民政府谈判。1954年与拉贾拉南等人创建人民行动党,任该党秘书长至1992年。1959年新加坡自治邦成立后,出任总理。1965年新独立后,长期担任总理。1990年11月辞去总理职务,改任内阁资政。

  【经济】属外贸驱动型经济,以电子、石油化工、金融、航运、服务业为主,高度依赖美、日、欧和周边市场,外贸总额是GDP的三倍。经济曾长期高速增长,1960年至1984年间GDP年均增长9%,成为亚洲经济"四小龙"之一。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但危害并不严重。2001年受全球经济放缓、国际市场电子产品需求下降影响,经济出现2%的负增长,陷入独立以来最严重衰退。

  为刺激经济发展,新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制定从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的战略规划,并成立了经济重组委员会,全面检讨经济发展政策,大力弘扬创业文化,积极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商签自由贸易协定。2003年新加坡经济受非典型性肺炎(SARS)打击仅增长1.4%。2004年,随着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好转及国内各项经济政策初见成效,新加坡出口大幅增加,内需增长强劲,就业市场显著复苏,经济出现恢复性高速增长,达8.4%。预计2005年经济增长将达3至5%。

  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1805.54亿新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4年):42581新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4年):8.4%。

  货币:新加坡元(Singapore Dollar)。

  对美元汇率(2004年底):1美元=1.6303新加坡元。

  通货膨胀率(2004年):1.7%。

  失业率(2004年):4.6%。

  【资源】自然资源匮乏。

  【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建筑业。2004年产值566.04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35%。制造业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化学与化工产品、机械设备、交通设备、生物医药、石油产品、炼油等部门,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

          2002        2003        2004

      (亿新元) 增长 产值 (亿新元) 增长 产值 (亿新元) 增长产值

  制造业  387.94  7.8%   398.58  2.7%   453.97  13.9%

  建筑业   95.3  -12.1%   86.28  -9.5%    80.71  -6.5%

  (资料来源:新加坡统计局)

  【农业】占国民经济不到1%,主要有家禽饲养和水产业。粮食全部依靠进口。蔬菜绝大部分从马来西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进口,自产仅5%。2003年农业总产值1.859亿新元。

  【服务业】包括零售与批发贸易、饭店旅游、交通与电讯、金融服务、商业服务等,系经济增长的龙头。2004年产值1155.93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4.02%。

  【旅游业】外汇主要来源之一。游客主要来自东盟、中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2004年接待外国游客832.86万人次,比上年上升35.9%,酒店住房率80.6%。主要景点有:圣淘沙岛、植物园、夜间动物园等。

  【交通运输】交通发达,设施便利。是世界重要的转口港及联系亚、欧、非、大洋洲的航空中心。

  铁路:以地铁为主,设65个站,全长109.4公里。1999年11月建成轻轨铁路,全长18.5公里,设19个站,与地铁相连。

   公路:总长约316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0公里。截至2003年底,车辆总数71.1万辆,其中私人轿车38.01万辆,货车13.53万辆。

  水运:为世界最繁忙的港口和亚洲主要转口枢纽之一。有200多条航线连接世界600多个港口。截至2004年底,共有商船3109艘,总吨位2771.1万吨。2004年港口处理货运总量10.4亿吨,集装箱总吞吐量2130万箱。世界最大燃油供应港口,2004年共售出2360万吨燃油。

  空运:主要有新加坡航空公司及其子公司胜安航空公司,共96架飞机。新加坡机场已经开通至55个国家175个城市的航线,各国70家航空公司每周提供超过3700班次的定期飞行服务。2005年客运量3035万人次,空运货物178万吨。樟宜机场连续多年被评为世界最佳机场。

                                                    (资料来源:新加坡交通部)

  【对外投资】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向海外投资。2000年,新增海外投资230亿新元,主要投资于金融、制造业和服务业。主要投资对象为印尼、马来西亚、中国、越南、缅甸等国。至2004年底,新累计在华投资13150项,合作外资金额累计479.9亿美元,实际投入255.4亿美元。两国间重要合作项目有苏州工业园、无锡工业园、上海三林城住宅开发项目、大连集装箱码头等。

  【外国资本】2004年共吸引外资106亿新元,多集中在电子、化学、生物制药,交通、机械设备等行业,主要来自美、日、欧盟等。

  【著名公司】淡马锡控股公司(Temasek Holding Pte Ltd)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国有控股公司之一。成立于1974年,由财政部全资拥有,直接对财政部长负责。拥有政府关联企业1000余家,总资产逾700亿新元,涉及交通、船舶修理及工程、电力与天然气、通讯、传媒、金融服务、房地产与酒店、房地产管理和咨询、建筑、休闲与娱乐等行业。近年来,淡马锡公司加速实行私营化,下属企业中已有10家大型集团上市。目前,该公司仅对4家下属企业持有100%的股份,而对其他大多数企业控股均在50%以下。公司主席现为丹那巴南,执行董事何晶。

  【人民生活】200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2581新元。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已有85%的居民搬入政府统建的公共组屋。识字率94.6%(15岁以上,2004年)。人均寿命79.3岁(2004年)。每万人拥有15名医生和3530条家用电话线。

  【军事】新加坡武装部队组建于1965年,建军节为7月1日。总统为三军统帅。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2-3年。1999年总兵力为5.55万,其中陆军4.5万人,编为5个师部及1个空中机动旅、1个炮兵旅、2个突击营、6个工兵营、3个通讯营。海军4500人、空军6000人。装备各种舰只50余艘,各型飞机250多架。另有准军事部队4万人。新加坡军队主要在国外训练。1971年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马来西亚组成"五国联防"。重视全民防卫教育。2005年国防开支预算为92.6亿新元。

  文化教育 在保留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向新加坡统一民族文化演变。

  【教育】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强调识字、识数、双语、体育、道德教育、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并重。双语政策要求学生除了学习英文,还要兼通母语。政府推行"资讯科技教育",促使学生掌握电脑知识。目前,共有175所小学、162所中学、2所高级中学和16所初级学院。有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和管理大学三所大学。另有4所理工学院和33所技术或商业训练学院。

  【新闻出版】英文报有《海峡时报》、《商业时报》、《新报》;华文报有《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明日报》;马来文报有《每日新闻》;泰米尔文报有《泰米尔日报》。

  广播电台:1936年开播,1959年1月起以马来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广播。现有15个波段,每周广播1307小时。新加坡广播电台拥有并经营12个国内电台和3个国际电台。

  电视:1963年开播,1974年开始播送彩色节目。新加坡电视机构:拥有并经营2个频道,一个播送华文节目,另一个播送英文节目,每天播送24小时。12家电视私人公司经营2个频道,一个主要为马来族和印度族居民服务,另一个主要播送体育及文艺节目。1995年有线电视网开通,用户可接收30多个频道、10余个国家的电视节目。1995年开通卫星电视,有387万用户。2001年5月,优频道和i频道正式启播。

  对外关系 立足东盟,致力维护东盟团结与合作、推动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面向亚洲,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日、韩、印度等重要国家的合作关系;奉行"大国平衡",主张在亚太建立美、中、日、俄战略平衡格局;突出经济外交,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已与新西兰、日本、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澳大利亚、美国、约旦和韩国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正与多个国家进行双边自贸谈判。倡议成立了亚欧会议、东亚-拉美论坛等跨洲合作机制。2004年提出建立"亚洲-中东合作对话"构想。共与16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坚决支持国际反恐斗争,积极配合美国在全球及本地区的反恐行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反恐合作,逮捕了多名与"基地"组织有关的"伊斯兰祈祷团"成员。

  明确支持美英对伊拉克动武,战争期间向美军开放领空并允许美军使用其后勤设施。伊战后,积极参与伊拉克重建,帮助伊训练警察部队,并向伊派出192名维和士兵。

  较为关注朝核问题,担心局势恶化破坏亚太稳定,威胁新加坡的安全,支持中国等有关各方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所做的努力。

  【同我国的关系】1990年10月3日建交以来,中新在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成果显著。

  2004年4月,李光耀资政来京出席"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会议。5月,李显龙副总理访华,双方举行中新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首次会议和苏州工业园区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七次会议。6月,李光耀资政访华并出席苏州工业园区成立十周年庆典。

  2004年7月,时任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访问台湾,双方高层交往及经贸、教育、军事等领域的政府间合作受到一定影响。此后,新加坡领导人在新国庆庆典、联合国大会及亚欧领导人会议上多次公开表示坚定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的立场,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反对"台独"。11月,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在智利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和老挝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分别会见李显龙,两国关系逐步改善。2005年1月,新加坡外长杨荣文访华。5月,吴邦国委员长对新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新贸易额266.8亿美元,增长37.9%,其中我出口126.9亿美元,进口139.9亿美元,分别增长43.1%和33.5%。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张云。馆址:150 Tanglin Road, Singapore 247969

   办公室电话:(0065)64180246;商务处:64121923;领事部:64180343。

  新加坡驻华大使:陈燮荣(Chin Siat Yoon)

   馆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秀水北街1号。电话:65321115。

  【同美国的关系】1966年4月4日建交。美是新第三大贸易伙伴。2004年3月,美国国土安全部长里奇访新。5月吴作栋总理访问美国,会见了包括总统布什在内的美多位主要领导人。6月,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来新出席第三届亚洲安全大会。9月,新美防务合作委员会召开第五次会议,就海事安全和防务科技双边合作进行交流。9月,李光耀夫妇访美。

  【同日本的关系】1966年4月26日建交。日是新第五大贸易伙伴。2004年1月,日本财长谷垣祯一访新,同新方就进一步加强日本同东盟的经济联系交换了意见。6月,陈庆炎副总理兼国防与安全统筹部长访问日本。

  【同马来西亚的关系】1965年9月1日建交。马是新最大的贸易伙伴。两国关系曾一度因水供、填海、白礁岛主权等问题出现摩擦。2004年1月,马总理巴达维就职后正式访新,双方一致同意努力解决有关历史遗留问题。同月,两国总理进行新春互访。6月,黄根成内政部长访问马来西亚。7月,新、马、印尼三国签署协定,决定轮流在马六甲海峡进行海军巡逻。同月,陈庆炎副总理兼国防与安全统筹部长访问马来西亚,双方同意采取新策略反恐,以强化马六甲海峡安全。10月,李显龙首次以总理身份访问马来西亚,与马总理巴达维就解决双边关系中有关历史遗留问题,及拓展新的合作机会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还签署了修订后的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同印度尼西亚的关系】1966年1月1日建交。2004年1月,李显龙副总理访问印尼。分别会见印尼总统、副总统、人民协商会议议长和国会议长。10月,李显龙总理赴印尼出席新任总统苏希诺的就职仪式。11月,李显龙礼节性访问印尼。12月,印尼在印度洋地震海啸灾害中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新加坡积极派遣救灾人员前往印尼灾区提供援助。

  【同其它东盟国家的关系】2004年11月,李显龙总理礼节性访问泰国。同月,李光耀内阁资政访泰。2004年1月,越南外长阮颐年访新。3月,越南总理潘文凯访新,双方签署"21世纪全面合作框架联合声明",希望加强合作,提升双边关系。同月,纳丹总统访问文莱。4月,越南国防部长范文茶访新。7月,越南副总理阮晋勇访新。9月,老挝副总理兼外长宋沙瓦访新。同月,缅甸总理钦纽访新。李显龙总理、吴作栋国务资政和李光耀内阁资政赴文莱出席文王储婚礼。10月,李显龙首次以总理身份访问文莱。

  【同印度关系】1965年建交。双方关系发展迅速,已启动双边自贸谈判,并表示将签署安全协定以加强反恐合作。2004年1月,李显龙副总理访印。2月,杨荣文贸工部长访印。7月,吴作栋总理访印。10月,陈庆炎副总理兼国防与安全统筹部长访印。

  【同韩国关系】1975年建交。2004年5月,李显龙副总理访韩。6月,陈庆炎副总理兼国防及安全统筹部长访问韩国并出席在汉城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圆桌会议,会见了韩国总统和防长。11月,新韩宣布完成自贸谈判。

  【同澳大利亚的关系】1965年建交。新是澳第二大贸易伙伴。2004年3月,澳大利亚总督杰弗里访新,双方就两国经贸、国防合作和民间交流等议题交换意见。纳丹总统表示,新加坡全力支持澳大利亚将外交重点放在亚洲的政策。

  【同欧洲国家的关系】重视同欧洲关系。欧盟是新第二大贸易伙伴。2004年1月,瑞典首相佩尔松访新,2月,波兰总统瓦希涅夫斯基访新,表示波兰加入欧盟后将加强与新加坡联系。5月,陈庆炎副总理兼国防及安全统筹部长访问德国、荷兰和西班牙,三国同意与新联手打击恐怖主义。6月,欧盟驻新加坡代表处正式成立。8月,欧盟贸易专员拉米访新,双方同意在近期开展欧盟与新加坡的自贸谈判。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爱尔兰总理埃亨、挪威国王哈德罗五世携王后索尼娅分别访新。

  【同中东国家的关系】重视发展同中东国家的关系。2004年2月,吴作栋总理出访埃及、约旦和巴林,提出亚洲与中东开展对话的构想,获三国领导人支持。与埃及签署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决定开始双边自贸谈判。与约旦签署文化和旅游合作协定。与巴林确定于下半年开展自贸谈判。4月,杨荣文贸工部长率团访问卡塔尔、伊朗和阿联酋,旨在开拓中东商机,并探讨与三国签署自贸协定。5月,新加坡和约旦签署自贸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这是新与中东国家之间的第一份自贸协定。6月,约旦首相访新。7月,吴作栋总理访问伊朗,双方同意设立一个以双边自贸协定、投资保障协定及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为三大支柱的双边经贸合作框架,加强经贸合作。(来源:外交部)

 
     
   
   
   
 去“双语研究”栏目                     【关闭窗口                      ↑↑回顶部

 

 

   
 
  

 

                   

       

        Copyright©2004. 中国双语教育网   中文网址:双语教育网   备案序号:桂ICP备05001580号

 咨询电010-58622189  0773-8825555  8827111  E-mail:chinabilingual@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