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分学科实施“双语”教学的研究


—— 课 题 中 期 报 告

教案:Unit 6                                         【关闭窗口

 

一.问题的提出                                   

 

上海正处在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随着新世纪的来临,随着WTO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人们越来越深感到外语的重要性。为了早日跨入国际一流的大都市行列,上海敞开大门接纳不同种族、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的交流与科技研究等。同时“地球村”这一概念日渐成为现实。然而一个极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人际之间的交流问题,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语言问题。

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这些拥有众多移民的国家,是如何让使用形形色色母语的新移民能在最短的时期内学会英语,以尽快融入主流社会这一问题,已成为这些国家教育界和语言学界新时期极富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原本只有母语的教育也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而迫切需要培养出双语甚至是多语的人才来。

上海的城市发展需要更多的双语人才,市民的语言素质和外语能力体现和增强了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以学习者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一代既有实践能力又有创新精神的国际人。一门外语过关,具有一定的双语能力无疑是新世纪衡量人才的极其重要的标准之一。

因此我们认为在加强英语教学(使用牛津上海教材版),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的同时,在若干具备条件的非英语学科用英语作为课堂用语(由少到多,由浅入深)进行教学实践,以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其学习英语的范围,增加词汇的输入量,并提供学生应用英语的阵地,从而强化英语的交际功能,有效克服或减缓“哑巴英语”的现状。

在更广的学科领域中,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大外语实践时空,培养外语思维能力,拓展外语习得环境。是进一步为我们的外语教学探究成功之路,为学习者探究有效的学习方式,为时代探究双语者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概念的界定

 

1.国际上统称的双语教学概念

所谓双语教学 ,即用两种不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教学。一般是指在用母语进行部分学科教学的同时或母语教学过关的情况下,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者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

2.本课题的操作定义

其内涵为 :在强化英语教学、大力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的基础上,若干门具备条件的非英语学科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由少到多,由浅至深 )进行尝试。学校开设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的心理辅导、数学、体育、音乐、自然常

识、电脑、IT等学科的“双语”课,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范围,增加词汇的输入量,提供学生应用英语的阵地,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三.研究的思路与目标

 

1.计划与措施

我校追求用“双语过渡”模式来教“双语”课,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制订了一系列具体的科研计划和措施。其强化双语教育,旨在提高英语水平的探索主要内容有:

⑴. 设想:让不懂英语的学生在用母语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能力,并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也就是说,允许英语程度很差或没有英语基础的儿童少年,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习得英语——第二语言,并促进母语的学习。

⑵. 突破口:拟在数学、音乐、体育、IT、电脑、科常、心辅等学生普遍喜爱且与日常生活较为密切,而又是所要求记忆词汇量不多、逻辑思维难度不高的学科先行探索,在取得初步成效或积累一定经验之后,再逐步向其它有条件的学科渗透与拓展。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其具体步骤主要有五:一是明确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二是确立解决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过程;三是按研究方案行动,并做好相应记录,收集证据以确认目标实现程度;四是整理、概括出有关行动与目标之间关系的原则;五是在实践情景中进一步检验这些原则。与之相辅的还有文献研究、经验总结等诸种研究方法。

3. 研究目标

⑴.研究部分学科双语教学的途径、方法

⑵.积极构建“双语过渡”教学模式

⑶.试制定部分学科双语教学目标

4. 研究内容及操作要点

强化英语教学,推进双语进程策略

双语能力的培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我们目前试验双语教学应以强化英语教学为基础。高质量的英语教学是双语教学的前提,使英语教学和双语教学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形成良性互动。切切实实地抓好英语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为培养合格的双语人才打好扎实的基础。低年段(即小学一~三年级)注重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唱唱、说说、玩玩、演演、动动中,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高年级(即小学四、五年级)老师则侧重于低、高年级的知识衔接与语言能力培养。另外英语学科教学中也要重视其他双语学科的教学进程,关注学习者双语学科学习中的语言困难,并有针对性地扩大阅读,拓展词汇量,尽可能清除一些语言障碍,学科间互相提升。

拓展非英语学科的双语教学策略

在调研过程中,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我们了解到,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的双语教学,一般有三种模式:第一类是“完全浸身目标语”模式(Immersion Model), 第二类是“双语过渡”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第三类是“维持母语”模式(Maintenance Model)。

根据我国国情和我校的实际情况 ,我们对“双语过渡”模式作了如下三重定义。第一,是在开设的双语课中基本应用比较准确的英语进行教学 ;第二,是在最大、最有可能的范围内把学校学科课程教学转变成双语课 ;第三,在全校范围内最大限度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从而让学生“浸身”浓郁的英语“习得”环境之中:课内“学得”,课外“习得”;立足课内,拓展课外;激发兴趣,学以致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面向社会,注重口语。

我们将在原有课时与学习年限内,积极进行课程教材的改革,即在强化英语教学的同时,又在心理辅导、数学、体育、音乐、自然常识、电脑、IT等的非英语学科中,探索在完成或基本完成其学科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第一年运用“维持母语”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第二年逐步过渡到采用“双语过渡”模式,尽量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学科教学,以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范围,增加词汇的输入量,提供学生应用英语的阵地,从而有效地强化语言的交际功能,将母语与英语有机结合不分主次,互为主体,让学生在用母语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与能力,并用英语作简单的交流。使学生“浸身”于英语的环境之中学习英语,既“学得”英语、又“习得”英语,从而开辟一条符合学生的双语教育的途径。

⑶. 课内外结合,营造学习氛围

利用学校教室的环境布置体现浓厚的英语氛围;利用早上的英语晨读、午间的英语角、课后的英语活动,为英语口语技能的练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提供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营造校内外学习英语的氛围,开展师生关系融洽、学习内容丰富、交际形式多样的英语活动,使学生“浸身”或“半浸身”于英语学习氛围之中。

试制定部分学科双语教学评价指标

1) 认知目标:学生经过5年学习,基本通过上海市中小学生英语等级考试一级水平。

2) 能力目标:高年级学生在学校与日常生活中,能与老师、同学进行简单的交流,并能借助英语词典阅读英语配图小故事。

3) 情感目标:达到以下三项要求:敢于开口,善于模仿,逐步养成良好的英语听说习惯;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勇于克服困难,初步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积极参加课内外英语活动,乐于了解异国文化,对英语学习表现出兴趣和爱好。

5. 研究原则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认识主体、发展主体。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获得成功感。

愉悦性原则

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愉悦,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接受教育。

激励性原则

教师要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及时发现学生进步,予以表扬、鼓励,评价不只着眼于成果,要注意过程,特别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合作教学原则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帮助学生确立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受在群体合作中的自身价值,引导学生向预期目标努力。

 

四.实施简况

 

1. 探索形式

⑴ 课堂教学 

根据低、中、高各年级的特点有所侧重。我校低年级教师注意搜集素材,甚至还自编了悦耳动听的儿歌,学生学得不亦乐乎;高年级老师则在质量上大做文章,一方面用牛津教材进行强化的英语教学,另一方面在数学、心辅、科常、电脑、IT、音乐、体育等学科实施双语教学,各学科分别组织公开课,课题组成员共同研究“双语”教学方法。

⑵ 日常课外活动

拓展时间和空间限度,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便利,参与英语课堂教学以外的英语交际活动。

我们开辟了英语活动周,举行单词接龙比赛,英语故事演讲比赛、对话、小品表演比赛等。独特的空间舞台为广大爱好英语的同学提供了开口讲英语的机会。

2. 基本经验

⑴ 科研与实践的结合

我校以教学目标为先导,采取行动研究的方式,在加强英语教学、营造英语学习氛围的同时,探索用英语进行其它学科教学的方案并予以实施,有效推进了双语教育的深入。

⑵ 英语教师与学科教师的结合

我校通过建立“双语教学研究”课题组将英语教师和学科任课教师组织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进行研究和实施。通过资料、理论学习,了解国内外双语教育的信息,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手段。教学需要各学科协同研究,学校就成立“双语研究备课组”,安排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备课;为了验证研究的效果,我们还请区里有名的老教师来听课、评课。正是在这实践探索中,双语教育课题研究的方向才逐渐明确起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与日俱增,教师教学和研究的经验也得以不断丰富。

⑶ 英语课与双语课相结合

我校教师将双语教学的核心放在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探索英语课和双语课结合的教学模式上。

⑷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我校还致力于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上下功夫,在走廊、教室、英语活动室等处均体现浓厚的英语氛围。每学期的英语活动周,都为双语课题的开展,为英语口语技能的练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提供了较为宽阔的空间和较多的习得机会。

⑸ 校内与校外的结合
为更好地推进双语教育的实践活动,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校外英语进修及学习,鼓励学生参加市区英语竞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开口用英语交谈,使英语走入我们的生活。

3.初步成果

除了上述“五个结合”外,我校在开展双语教学的研究过程中,还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

⑴ 教学实际效果

我校探索双语教学的实践,有效地促进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更显而易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⑵ 教师队伍提高

英语教师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优秀英语教师资源更为稀缺。这是学校进行英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难题。我校在英语和双语教师培养工作中,大胆遴选具有培养发展潜质的青年教师,课题组成员都积极参加大本学习,非英语学科的教师也参加英语专业大本学习。

 

五.问题思考

 

1.双语教师要不断充电

绝大部分的学科教师还未具备完全用英语传授具体学科的能力和信心,而且因没有合适的教材及教授方式,教师们只能凭着一种直觉在操作。因此在双语教学课中,需注意所用教学语言(英语)所涉及的基本或基础语言规律的适当教学,双语教师须不断学习、研究,提升现有水平。

2.注意避免“学科损伤”

双语课给师生设了一道“语言槛”,遇到较复杂的知识点,总难免“言不达意”,耽误时间,教学进度又难完成,只好“下调”学科教学目标,结果学生的英语听力有所提高,学科知识却打了“折扣”。如何在加强双语教学的同时,使之与学科教学相辅相成,值得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小学 徐红缨

                                                                     2002/6


关闭窗口

学校地址:愚园路48弄20号 邮政编码:200040 总机电话:62534953
校长室电话:62184441 校长E-MAIL:zhangmin@jingan.shec.edu.cn 学校E-MAIL:beixips@jingan.shec.edu.cn